泊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85后小伙邹成龙龙江版张同学李子
TUhjnbcbe - 2024/3/3 16:09:00
斑鸠菊注射液 http://pf.39.net/xwdt/221028/12152788.html

本文转自:生活报

补泥火盆、锔面缸、做布鞋、自制小米酥、酿山丁子酒……苦学N种生活技能生动展示老东北民俗

“85后”小伙邹*龙江版“张同学+李子柒”还原“东北往事”

生活报记者周际娜

谁说“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一个网名“八零彪子”的短视频创作者,就把往事拍成了现实。他被网友称为龙江版“张同学+李子柒”,在炕炉子上烤地瓜、坐炕上糊笸箩的短视频,观看量高达七千多万。全能的“彪子”自制小米酥、挖菜窖、补泥火盆、锔面缸、做布鞋、酿山丁子酒,用个短视频生动还原了一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光棍”的朴素日常。

“彪子”本名邹*,出生于年,家在绥化安达铁西街*土坑平房区。这个年轻人的爱好,和他的长相一样颇有年代感,收藏了很多老物件。其实早在去年6月,“张同学”出道之前,他便开始拍摄农村怀旧题材的短视频。

“我想用更有趣也更生活化的场景,展示我收藏的老物件,也想让外地人和年轻人多了解老东北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邹*对生活报记者说。

“85后”小伙爱捡破烂精准还原乡村老屋

戴着本山大叔同款的深蓝解放帽、穿着多色拼接的毛衣毛裤,“彪子”的这身经典穿搭,让人忍俊不禁,甚至还有网友“求链接”。“毛衣毛裤都是我妈织的,特别是这条毛裤,我从小穿到大,每次毛裤小了,我妈就给我拼一块,渐渐就变成了现在这种花色。”邹*笑道。

去年夏天,邹*突然迷上了拍短视频,尽管最初发出来没啥“水花”,这名车工还是坚决地辞掉了工作。他把楼房让给父母住,和媳妇搬进了农家院。夫妻俩现在住的地方,是大舅家空置多年的老房子,眼下,小院里还有俩猫一狗一龟一驴,以及20多只鸡。

一般人想要高度还原四五十年前的生活场景不容易,但对爱好收藏老物件的邹*来说,似乎没那么难。炕琴、老式挂钟、脸盆架、搪瓷盆、泊头火柴、粉红色卫生纸、大美人墙贴画、大玻璃相框、蓝色竹子图案的窗帘,屋子里的东西大多数是他自己带去的。邹*虽然是“85后”,身体里却住着个“老灵*”,爱逛旧物市场,常去废品收购站淘宝,就连一把平平无奇的老旧农具,都会让他端详很久。前几年,邹*还曾在网上买了不少二手玩具,找补自己没有四驱车、魔板和画片的童年。

还有不少老物件是他从老家仓房找来的,以及亲戚邻居送的。比如,印着杨白劳和喜儿图案的大镜子,是邻居老奶奶结婚时的嫁妆,有五十多年了;熊猫牌黑白电视机是爷爷家的,当年挺金贵;电视机上“苹果”“桃”的塑料摆件,是父母结婚时买的,一直陪伴他长大……

“拍怀旧视频,最忌讳的是穿帮。”邹*告诉记者,每次拍摄时,他会清走家里的塑料袋、插排等,拧上既昏暗又费电的老灯泡。有一回,为了拍摘榆钱儿的画面,他找了好几天,才终于找到一处周围没有彩钢房的空地。

苦学N种生活技能一条三分钟视频忙了12天

短视频里,“彪子”看上去无所不能,各项技能信手拈来。不仅会编暖壶、挖菜窖、补泥火盆、锔面缸、做布鞋、浆被,还会制作各种乡间美食:打月饼、自制甘草杏、*桃罐头、松针汽水、小米锅巴和冬瓜糖等。每次小眼珠一转便来主意了,把苦日子过得活色生香、有滋有味。邹*也因此常被广大网友追问,“还有啥是你不会的?”

尽管由于父母工作忙,邹*从小常跟爷爷奶奶在一起,但作为一个“85后”,大多数技能确实是“超纲”了。很多东西都是他边拍边学的,比如锔缸、做木匠活。“视频里看上去一切很轻松,其实每个技能学起来都不容易,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还要反复拍上七八遍。”邹*回忆道,做油纸伞时他的手被小刀扎伤过,糊纸缸虽然看着就那几个镜头,他要把纸壳先泡软了,等待发酵,再糊在缸上,直到一点点变硬后脱掉模具,需要好几天时间。让他觉得最辛苦的,是拍制作龙头蜈蚣风筝,剪辑后三分多钟的短视频,他和媳妇足足忙了12天。他每天夜里还要躺在炕上,自个儿琢磨第二天要拍哪些镜头,如何剪辑节奏更好。

为了精准地还原当年的生活细节,把每个短视频尽力拍好,平时在村里,邹*逮着个七八十岁的老大爷就要唠不停,还要拿纸笔记录。腌酸菜时,他在酸菜缸上糊了厚厚的一层泥盖儿,还插了根白萝卜,这是他跟一位邻居大爷学的,“据说以前外屋地太冷,酸菜不容易变酸,糊上泥能够保温,上面插个萝卜,是为了随时能取下来注水,还能流通空气。”

邹*有台爆米花机器频频出镜,除了用它来做小米花、还做过核桃和栗子。他对这个祖传的“大家伙”感情很深。童年时,他爷爷曾在街口卖爆米花,当时家里穷买不起零食,只有爆米花管够,除了大米花,还有小米花、高粱米花,这些“私人订制”背后,是爷爷对孙子满满的爱。邹*记得,后来他父亲下岗了,接过了爷爷的这台机器,继续在街口出摊。一家人靠它赚钱,熬过了那段艰难的岁月。拍短视频时,他的父亲客串过换大米、卖冰棍的老头。

评论区里的“时空差异”逝去的时代记忆需要被“科普”

这些短视频下面的一条条评论,同样热闹且值得玩味,随处可见南北差异和年代隔阂,让人或忍俊不禁或无限感慨。

“勾起太多回忆,感谢”“东北探店的主播多,都是吃别人的,你最厉害了,都能自己做”“你这绑笤帚疙瘩的手法,好多年不见了”,有网友不认识菇娘,有人误以为顶针是戒指,有管悠车叫秋千床的,还有不认识东北大酱的人,真诚发问:“你从缸里挖了一勺*色糊状的是什么东西?”一位南方网友打听“我从没睡过炕,会不会半夜烫屁股?怎么调节温度?”很多“95后”“00后”年轻人都不明白老辈人为啥要浆被、用酸菜水洗头,对于虱子只是“有所耳闻”……

许多逝去的时代记忆,因为太遥远而被遗忘,需要被“科普”,而遗忘它的不仅是人还有驴。邹*对记者感慨道:“其实我一直想拍个传统手工漏粉条的视频。但我发现,不仅要自己学习,还要‘培训’驴,因为现在的驴已经不会拉磨了。”

对邹*而言,他现在每天更像是在“体验生活”。生平第一次盖着被浆过的被子睡觉时,他感觉“非常不舒服,硬邦邦的”,花5天时间亲手做鞋的时候,第一次知道纳千层底真的特别累手,也因此懂得了老辈人的不易。当然也有过一些惊喜,去年冬天拍捕鱼的视频,冰河已经冻到将近两米深了,但他惊讶地发现,脚下那双他原本没瞧上的靰鞡鞋,竟然又轻又暖,忍不住赞叹“这都是劳动人民的智慧”。

有人“入戏太深”,劝邹*不能一直活在回忆里,要往前看。他嘿嘿一笑,“我当然知道,我只是想帮大家回忆一下过去,如果非要让我选一个,我肯定毫不犹豫地要活在当下啊!”

一位名叫“家有江山”的网友曾留言:“每次看你视频心里都疼,因为和我小时候的姥姥家太像了,可是那个家永远没了,再也回不去了。”邹*发了个“比心”的表情,走心地回复道:“我们终会成为下一个记忆,珍惜眼前。”

1
查看完整版本: 85后小伙邹成龙龙江版张同学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