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央文明办以“云”发布方式,在北京市密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推出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河北省共有5人上榜。
他们分别是:
扎根山区带领上万农户种出致富“金蘑菇”的教授侯桂森
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甘心做大工程的“小螺丝钉”测量班长史建昆
开创物质和精神“双救助”模式助贫困学子健康成长的志愿者李国荣
秉承父辈遗志祖孙三代致力普法40载的信义校长李泽晓
带着婆婆去教书一人支撑起两个家庭的乡村教师王燕辉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侯桂森:教授扎根山区带领上万农户种出致富“金蘑菇”
侯桂森,男,年10月生,河北廊坊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中国北方食用菌知名专家。从教近40年间,他致力于食用菌研究,用食用菌帮农民打开致富大门。他扎根在太行山区10余年,奋战在乡村振兴最前沿,先后把多项新技术、新成果引入山区农村,通过制定科学规划、创立发展新模式、解决技术瓶颈问题,帮助农户从零起步,逐步发展壮大,探索出了一条食用菌产业帮扶新路径。侯桂森曾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最美河北人”“李保国式科技扶贫突出贡献者”“河北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甘于付出他是农民的好朋友
年至年,侯桂森被公派到罗马尼亚交流食用菌栽培技术、开发科研成果。这是我国首次将食用菌技术推广到国外,填补了中国在国外种菇的空白。看到食用菌的大好发展前景,侯桂森回国后第一件事,就是着手在廊坊市的农村中进行技术推广。数不清在蘑菇棚里熬了多少日夜,说不清指导技术时吃了多少苦,更算不清试种过程中失败了多少次,通过多年努力,他在廊坊市总计推广食用菌种植面积2万多亩,为十几个乡镇、40多个村街、上万名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每户年均增收8千到1万元。
家乡富了不算富,如何把技术推广到全国更广大的农村,让食用菌技术惠及更多农民,是他始终思考的问题。年,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镇*府找到他,聘请他为农村科技协调员。他结合食用菌喜阴耐湿的特性,开始了林菌间作种植模式实验,在6万多亩林间闲置土地上种起了蘑菇,通过“以下补上、以短补长”,形成了经济、生态、社会“三效合一”的循环经济模式。他的精湛技术像一条金线,把*府、企业、学校、农户串成一个整体,实现了食用菌种植产业化。*府主导提供*策支持,企业注入资金收获社会与经济效益,学校提供技术获得实习实训基地,农户种植蘑菇增收致富,实现了一项技术致富一方百姓,一个项目带动一方特色产业。年,该村蘑菇种植项目被确定为世界第十八届食用菌大会观摩项目。
穿上西装是教授,走进田间是农民。40多年来,侯桂森的足迹遍及16个省(区、市)多个村,免费开展技术培训多场次,培训农民17万人,农民们亲切地称他为“俺们村的侯老师”。
技术扶贫他是山区百姓的贴心人
多年来,侯桂森为十余万贫困山区农民免费培训多场,促进增收近亿元。涞源、涞水、张北、易县、阜平、献县,无论是太行山老区,还是贫困落后地区,都倾注了他大量心血和汗水。侯桂森在国内外不少地方指导过食用菌产业,但真正让他触动灵*的地方是保定市阜平县。阜平县是革命老区,也是纯山区县,号称“九山半水半分田”,可就是这“半分田”,不是在沟底就是悬挂在半山腰上,群众一度靠天吃饭,过着贫困落后的生活。
“能为老区百姓做点贡献,是责任更是光荣。”当阜平县领导提出聘请侯桂森担任技术专家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自年9月28日受邀参加阜平县发展食用菌产业誓师大会开始,侯桂森有了新任务。
在侯桂森和其他专家的带领下,阜平县成立了天生桥千亩现代食用菌产业核心区,这是一个集现代食用菌技术引进研发展示区、使用先进设施设备高效栽培示范区、产出优质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样板区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核心区,为阜平县农民致富又开出一条新路。“收成这么好,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多亏了侯教授!我们对他都是特别感激的!”在大山深处,他成了当地老百姓最尊敬的人,最亲近的人。所到之处,侯教授、侯老师,每一声称呼里都透着一种乡亲们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感激。
经侯桂森等各界人士几年的不懈努力,阜平县食用菌产业从零起步迅速发展壮大。目前,食用菌产业已覆盖全县个行*村,建成高标准产业园个,出菇棚室栋,年产鲜菇耳5.5万吨,实现产值8亿多元。
“看见老百姓能增收致富,证明我们这么多年没有白付出,我坚信,作为一名*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只有把科研成果送到田间地头,把科研论文写在太行大地上,才能真正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侯桂森表示,他将不忘初心,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一如既往,率领团队,用小蘑菇撑起大产业,为乡村振兴再鼓干劲、再立新功。
史建昆:测量班长几十年如一日扎根一线甘心做大工程的“小螺丝钉”
史建昆,男,年7月生,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以下简称中交一航局)雄东综合管廊项目部测量班班长。自年从事测量工作以来,他始终秉持“诚信履约,用心浇注您的满意”的一航精神,以天地为轴,以时间为线,靠双眼记录每一个数据,用双脚丈量每一寸土地,连续18年坚守在施工一线。“测量有困难,就找史班长”已经成为同事们的共识。史建昆曾获中交一航局工人先锋岗、中国雄安集团优秀班组长等荣誉。
鏖战容东助力容城县顺利度汛
年,初出茅庐的史建昆便投身曹妃甸港建设,先后参与10余座码头的测量工作,见证了曹妃甸港从无到有再到繁荣的过程。年初,史建昆主动请缨到雄安新区,开启了一段崭新的职业生涯。在雄安,他先后参建了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装配式道路、容东片区截洪渠一期工程、施工期CEC工程、安大线北沿路交通通道等项目。
容东片区截洪渠一期工程是雄安新区首个永久性市*工程,作为容东片区城市排水、防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工程为容城县顺利度汛发挥着积极作用。年4月,史建昆来到项目工地,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现实挑战,作为测量负责人的他深感责任重大。为了提高施工效率,顺利完成各项节点,史建昆把大量的准备工作做在最前面,上道工序还没完工,就开始琢磨下道工序。他白天奔波在现场,晚上一遍遍复核相关数据,有时正赶上饭点被叫去测量,他随便扒拉两口就赶去了项目现场。最终,经过70多天的坚守与鏖战,年6月20日凌晨,容东片区截洪渠一期工程提前两天竣工。
坚守雄东综合管廊稳步推进
如今驻扎在雄东片区A社区综合管廊工程现场的史建昆,早已对片区内的一砖一瓦非常熟悉。测量是工程的“眼睛”,贯穿施工的整个环节,一个经验丰富的测量工程师,脑子里要有一个3D立体图,根据图纸数据进行施工放样,项目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史建昆的双眼。
对待工作的全情付出,让史建昆将施工每个环节都熟记于心,每到一个测量现场,各种数据都能准确地从他嘴里“蹦”出来,为团队快速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年11月,管廊主体结构顺利完工,静卧在这座未来之城,史建昆又迅速投入到道路工程施工中。
传承匠心舍小家顾大家
从小萝卜兵逐步成长为“一航工匠”,史建昆技能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测量能手。
嘈杂的工地上,史建昆带着测量新手,手把手、面对面地教着:“记得检查测量仪信号强弱,还有仪器要精确调平,一定要踩实地面,严格检测和核对测量数据是否一致。”史建昆整天泡在工地里,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总是扛着测量仪器来来回回地跑,常常满身尘土,但黝黑的脸上总是带着微笑。“做工程有多苦,成功后就有多酷!”史建昆说,做老师,要帮同事把经验学到手,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上去,再繁琐复杂的工作,也总能找到方式方法。
对工作的积极负责,让史建昆少了对家庭的陪伴,但也多了相互支持和理解。“爸爸,祝你工作顺利!”当史建昆看着屏幕里的儿子说出这句话时,开心地笑了。在测量工作量大,轮休人手不多的情况下,史建昆放弃了自己的探亲假,把休假机会留给了其他班组成员,自己则驻扎在现场近半年没有回家。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一幢幢高楼大厦的兴起,一座座桥梁的搭设,都离不开像史建昆这样敬业奉献的工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史建昆将继续坚守岗位,做大工程的“小螺丝钉”。
李国荣:志愿者开创物质和精神“双救助”模式助贫困学子健康成长
李国荣,男,年5月生,河北省泊头市四营镇人民*府法律服务所工作人员。年起,李国荣开始资助贫困大学生。年起,他筹划创立了“绿色助学NGO”组织,至今累计捐款多万元,资助学生名,覆盖沧州14个县(市、区),遍布85所大学。他开创物质和精神的“双救助”模式,利用网络建立线上心理咨询平台。为缓解开学初期学生面对陌生环境产生的心理压力,每年9月他都会奔赴各地大学进行心理辅导公益主题讲座。11年来,他奔赴20多个城市的50多所大学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利用专业特长帮助他人,是公益路上当之无愧的“绿色使者”。
投身公益助学
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当地一名学生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可孩子的家人接到这一好消息后非但没有高兴,竟还抱头痛哭起来。原来,由于孩子家境贫寒,家里实在拿不出元的学费。李国荣得知后,立即伸出援手并向社会呼吁募捐,短短一周内便筹集到1.5万元助学金,圆了这名学生的大学梦。这就是李国荣公益助学的开端。
此后,他每年都热心参与助学活动,但他发现只靠他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有限。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学子上得起学,年,李国荣和五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绿色助学NGO”组织,系统地、全方位地、持续地帮助沧州区域内的贫寒大学生。确定资助对象后,他每年资助每位学生最低元和心理疏导,目前已累计捐款多万元,资助了名大学生,覆盖沧州14个县市区,遍布85所大学。
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
同时,李国荣利用现代网络建立了“春风家园”线上心理咨询平台,通过网站随时和学生们交流,及时解惑答疑。通过长时间研究,李国荣在助学活动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大学在九月开学时,很多学生由于面对陌生环境、思念家人等多种因素出现精神压抑、心理郁闷等情况,他把这种情况命名为“9月份现象”。因此,每年9月就成为李国荣奔赴各地大学做心理咨询讲座的铁定时间。11年来,他先后奔赴20多个城市的50多所大学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从年开始,他陆续走进泊头市交河镇西关小学、泊头育林小学、启蒙幼儿园、大鲁屯幼儿园、河北志远环保、泊头十里香酒业等学校、企业开展了十几场公益讲座。
在帮助贫困学生活动中,他认真从个例中进行梳理总结,发现了一些实用的心理学运用技巧,并积极用于实践,义务服务家长。面对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普遍现象,李国荣设计了“数字法”“剪刀石头布游戏”等方式进行改善提升;面对孩子学习成绩不佳的问题,李国荣总结了“家庭、学校、技巧”三要素;面对孩子迷恋电子游戏的现象,李国荣请家长“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系列矫正办法。除了线下公益讲座,接受家长上门咨询,他还在网上建立了“未来家长群”,随时为更多更远的有需求的家长服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多年来,李国荣资助的贫困学生很多都已参加工作,他们也参加到资助贫困学生的队伍中,而这也是李国荣最高兴的事。
李泽晓:信义校长秉承父辈遗志祖孙三代致力普法40载
李泽晓,男,年12月生,中共*员,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北流渠小学校长。为了兑现对父辈的承诺,李泽晓大学毕业后毅然返乡,接过了家族的“普法接力棒”,在继续开办法治课堂的同时,创新开展网上普法,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