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这是抗日首次重大胜利,转守为攻歼敌2万,
TUhjnbcbe - 2021/7/29 22:15:00
北京中科忽悠 https://m-mip.39.net/czk/mipso_5154116.html

年4月7日,在全国人民的集中支援下,经过第五战区全体将士的浴血奋战,日本精锐部队在台儿庄战役遭到重挫,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被现实浇灭,持悲观态度的部分民众也受到极大鼓舞,全国抗战信心高涨,就连国际社会也对中国的印象有所改观,开始予以物资援助,对抗日战争产生了重大影响。

▲运河旁的台儿庄古城

台儿庄,是山东省峰县的一个小镇,位于台枣铁路支线和台潍铁路交会点,不仅是徐州门户,更扼守着运河咽喉,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为夺取徐州、占领抗战中心城市——武汉,日*于年初调集板垣、矶谷师团这两支精锐部队,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发起进攻。坐镇徐州的李宗仁察觉到日*意图后,遂与参谋制定作战计划。

同年3月22日,孙连仲部奉命进驻台儿庄,日*发动飞机、坦克和大炮疯狂进攻,守城将士与日*展开决战,嘶喊之声响彻天际。随着时间推移,战争激烈程度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地步——几乎每寸土地都要反复拉锯,白天日*刚占领,晚上就会被守*夺回,如此周而复始。4月3日,汤恩伯、孙桐萱分率第二十集团*与第三集团*从东、北两侧同时发起反攻,三日后顺利会师,开始对台儿庄战场进行内外夹击。

▲台儿庄战役作战形势图

次日,守*成功与外围部队汇合,一路向北追击日*,取得了名扬中外的“台儿庄大捷”,歼灭日寇两万余人,堪称抗日以来取得的最重大胜利。不过许多人对此都充满好奇,难以想象武器落后的中国*队是如何击败日*精锐的。

事实上,台儿庄战役的胜利绝非偶然,在笔者看来主要原因有五点。首先,全国上下人心激愤,同仇敌忾一起抗日,这是精神上的最根本保证。其次,第五战区作战部署得当,主将李宗仁指挥果断,并改变了一贯的防守战略,勇于进攻;第三,国*各方面配合得力,尤其是汤恩伯部,对日*予以及时包围;第四,日*兵力有所不足,后期又犯了孤*深入的大忌;最后,则是日本进攻上海的行为危及英美两国利益,后者开始对华援助。

▲李宗仁赠给友人的肖像照

首先分析下敌我双方的兵力情况。对于此次作战,日本投入了一个主力师团和两个加强旅团,接近5万余人,分为濑谷支队和坂本支队,其中直接进攻台儿庄的只有两个旅团,大约2万人,这样的兵力规模对第五战区而言实在是微不足道。

驻守滕县的孙震第二十二集团*、孙桐萱第三集团*约合2万余人,防卫临沂的庞炳勋第三*团有1.3万人,防守台儿庄的孙连仲第二集团*为2.4万人,负责守卫淮河北岸的于学忠51*有2万人,参与淮河阻击战及临沂保卫战的张自忠59*人数超过3万,临时划归第五战区的汤恩伯第二十*团人数则多达7.2万,直接参战兵力约有20万人,因此具备兵力上的绝对优势。

▲第五战区将领合照

不过光有兵力还不够,正确的战略部署极为重要。面对日*来势汹涌的进攻,第五战区最初本想在兖州、滕县等地构建数道防线,以会战的形式消耗日*的有生力量,最后再在徐州一带展开决战。然而随着韩复榘将济南、泰安轻易与人,兖州会战计划无法执行,李宗仁只得令孙震率第22集团*严守滕县,为调集援*争取宝贵时间。

滕县失守后,日*坂本支队被庞张率*挡在临沂无法前行,仅有濑谷支队这支孤*向台儿庄深入,李宗仁当机立断,做出机动作战、攻防兼备的决定,孙连仲部在台儿庄及运河一线为攻势防御,汤恩伯等人则绕到敌寇后方,等待时机一举围歼。这个决定可以说高明,出身西北*的孙连仲部擅长防守,负责正面防御自然不在话下,而汤恩伯等部兵力雄厚、装备较好,机动歼敌更能发挥其优势。

▲台儿庄古城里的战斗遗址

战役部署确定后,各部队基本都比较好地完成了既定任务,甚至还有大量超额完成的。从淮河北岸、临沂到滕县的历次保卫战,日*都遭到阻击,这就为后来的台儿庄攻防战奠定了坚实基础,如果中间有任何环节出了差错,战争态势绝对会发生难以想象的逆转。

对于汤恩伯部在这场战役中起到的作用,历来争议不休,许多人批评他为保存实力一直避而不战,最后才勉强攻打日*。这种说法其实戴着有色眼镜,汤恩伯人品和后期表现确实不堪,但在台儿庄战役中的表现却可圈可点。早在“滕县保卫战”之时,汤恩伯就率领第20*在侧翼袭击日*,打着“63联队”的旗号;到台儿庄战役刚开始的时候,第20*第4师又以“63联队”的名义与日*进行正面作战,日*其余部队基本都被汤恩伯部牵制在峄县、枣庄一带,濑谷支队用于后方掩护的两个中队更是被汤恩伯部悉数歼灭。

▲汤恩伯旧照

当濑谷启率支队主力攻打台儿庄时,坂本支队本想予以策应,汤恩伯部却硬生生地将其阻击,还包围了其中两个旅团。由于濑谷启火速下达撤退命令,这两个旅团才避免了全*覆灭的悲剧下场。不过突入台儿庄内部的日*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被歼灭后留下大批物资,仅有少数人逃脱。可以说,台儿庄战役是抗战期间国*战术逐渐成熟的标志。

参考文献:

《李宗仁回忆录》《鏖兵台儿庄》《台儿庄战役中中国*队的合作》

趣观历史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是抗日首次重大胜利,转守为攻歼敌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