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跟冯玉祥学团建北派微操大师的人事管理
TUhjnbcbe - 2021/7/28 10:46:00

这是「民国风云」系列的第18篇文章

年初,冯玉祥有个内部谈话,认为上一年中原大战的彻底崩盘,纯粹是*治上的失败。

“过去我好像一个开火车的,很想开着西北*这列火车,奔向远大的目标,但坐车的人都不知道目标何在,都在半路上下车了。我开着开着,回头一看,车上已经没有人了,只剩我这一个火车头。”

今天我们都知道一句管理学上的名言,叫“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冯玉祥的一生,活得很拧巴,或可言之很挣扎,但有一点很明确,他在努力寻找光明,虽然不得法,虽然很笨拙,虽然有反复。他的一位部下,几十年后,对他做了相当高度的评价:“他一生有相当长的时间,为国家和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建立了丰功伟业,也是同我们*长期合作的朋友。”

换言之,冯玉祥还是要好的。

说这话的人,当年在冯玉祥的中山*事*治学校任*治处长,私下里是我*在该校的组织书记。那时候他还是个23岁的毛头小伙儿,大家管他叫“邓希贤”,他被礼送出境两个月后,改名,你猜?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冯玉祥是个毁誉参半的人物,因其“倒戈将*”的诨名,我*的不少大佬,私底下对他评价不高,有所谓“冯玉祥式的人物”和“冯玉祥的作风”的说法。

年7月2日号的《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冯玉祥

我个人对他的评价是旧*阀中的新*阀,新*阀中的旧*阀。

这点在他的团队建设,或可言之人事管理方面,特别突出。

我们知道,在国民*的新*阀中,冯玉祥的出身最具时代性,他参加过淮*,接着是北洋*,然后是自己的国民*,最后是国民革命*。论*事履历,蒋阎唐桂,没人比他更完整了。

年7月,在河南舞阳一个叫庙街的镇子上,以国民*府*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一级上将*衔之尊的冯玉祥,视察兵役工作途中,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突然热泪盈眶,噗通跪地,膝行向前,磕头如捣蒜,抱腿大呼“老班长”!

老乞丐叫邢舟子,河南舞阳人,光绪十一年(),冯玉祥进入淮*,第一位班长就是此人。

旧*队从总根子淮*起,就极其腐朽,是让人窒息的落后*队。可职业*人家庭的少年小冯,跟一群兵油子完全不一样。别人吃喝嫖*,他却找到所有能找到的书来学习,哪怕一张有字的纸片,都不放过求知的机会。

有人问他为啥要学习,小冯说为了保家卫国,兵油子们讥笑他,说中国人再怎么折腾,也不可能自强自立,迟早都被洋人消灭,所以给冯玉祥送了个外号“外国点心”。

要仅仅是语言暴力也就罢了,小冯有钱就去买书,有空就灯下苦读。兵油子们说影响他们睡觉,不许他点灯,他就用毯子围住桌子,钻到桌下读书,于是有人踢他打他,甚至有人冲他身上撒尿。

但即便在旧*队,也不乏好人,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班长邢舟子站出来了,说人家孩子爱学习招谁惹谁了?今后这孩子,我罩着,谁欺负他就是找我的麻烦!

清*时代的冯玉祥

其实邢舟子原先也不理解小冯,挖苦后者:“你个穷当兵的,白黑的念书,干什么?你想当官啊?实话告诉你,官虽如雨点这么密,也落不到你身上,别做梦啦!”

可人心总是肉长的,小冯勤奋求知,向往光明的无畏态度,生生是感动了老兵油子,于是冯玉祥有了这辈子第一个结拜兄弟,老大哥邢舟子。

冯玉祥人生的第一次“跳槽”,就是从淮*去了北洋新*。

在新单位里,冯玉祥继续以疯狂的求知欲闻名全*,同时也以训练的不要命被人侧目。此外,他体恤士兵的厚道,也迅速成了大新闻。

当时他同班的战友,有两个得了伤寒病,在那个缺医少药的时代,这几乎判了死刑,而且还具有传染性,大家都躲得远远的。可冯玉祥扎刺了,说你们嫌弃他们,想让他们自生自灭,我不答应!把这两人搬到别处,端屎端尿、擦洗喂药,不离不弃,从无怨言,一直服侍了两个月,病危的人居然痊愈了!

全营上下,无人不对冯玉祥挑大拇哥。驻地中的一位大商人,听说有如此侠义之人,非要跟冯玉祥拜把兄弟。

若干年后,媳妇熬成婆的冯玉祥,也开始有了自己团队,他的“团建”如何开展呢?

我还是先说我的观点:北洋对于冯玉祥的影响极其深远,这是他实际上的第一份职业,第一桶金,所以他的“北洋范”非常明显,特别是在“团建”方面,颇有袁项城的遗风。

袁项城

简单说就是三条:

首先重实践轻理论;其次重视两端,轻视中层,对高层以“威”,对基层以“恩”;第三,家生驹子大用,对外来的国内外*事学校毕业生不放心,轻易不把兵权托付与人。

冯玉祥的干部培训,不高明,但却接地气。

说他不高明,冯玉祥也搞精神教育,这点跟北洋*阀相比,无疑是大有进步,讲历史故事,注重部队荣誉传承,高扬爱国主义教育,甚至搞出不伦不类的圣经教育,说自己不同于吃教、恃教,是用教派。

但他这种“拿来主义”,不成体系,纯粹的实用主义,忽悠没什么文化,没见过世面的农村新兵还行,搞久了必然带来细分市场的问题,当你的兵到底为了啥?私人目的,你给不了太多好处;救国救民,你的这套玩意,至多属于混乱守序,你根子里还是老*阀那套,虽然外衣花花绿绿,五光十色。

冯玉祥本身就具有极其朴素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怀,从幼年和参*伊始就是如此,年的五卅惨案后,时任西北边防督办的他,令全*统一佩戴黑纱臂章,下半旗为死难烈士志哀,要求所有部队都必须给每一位士兵讲清楚五卅运动是怎么一回事?

同时,全*捐款一万元,冯玉祥自掏腰包一万元,送到上海,慰问死伤者。

更重要的是李大钊和国民*左派的徐谦,给冯玉祥出主意,成立西北陆*干部学校,专门收容因参加反帝运动而失学的青年。

这时候*埔*校已经在广州搞起来了,冯玉祥麾下的*队也有几十万了,他也渴望学学*埔,迫切需要吸收和培养一批文化水平较高的干部,于是西北陆*干部学校应运而生。

驻防北京的冯*

西北*在北京和张家口搞了两个招考点,投考的学生特别多,最后录取了多人,其中中学毕业者约三分之二,大学肄业和毕业生者占三分之一,这在冯*系统是前所未有的高学历团队了。

听起来高大上吧?

可比*埔*校晚一年的西北*校,还在进行大规模的“宗教教育”。

冯玉祥的二把手张之江,每星期日亲自主持做礼拜。后者根据《圣经》上的一些词句,发挥一些救世救人的道理,还把他所翻印的袖珍本《圣经》每人发给一本,命令学生们时刻带在上衣兜内。还派一些牧师来布道和教唱诗歌,并劝说学生领洗入教。

而在*埔*校,我们知道“攩*教育”已经如火如荼。年11月,恩来同志出任*治部主任,让*治工作开始有声有色,给*队注入了灵*,使大家明白为谁打仗,为谁牺牲,打开了一扇前所未有的真理之门。

同是信仰,这显然要比冯玉祥空口说爱国,张之江大搞土味耶教,不知高明到哪里去了!

冯玉祥一直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太过实用主义,所以他的*队,他的团体,缺乏*魄,不是被有钱的敌人腐蚀,就是被有信仰的*队带走,即便阔佬或冤大头,赏这支*队一些钱,装备强一些,碰到更有钱,更有信仰的*队,也熬不住。

说他接地气,冯玉祥的部队,即便是中原大战散帘子后,不管是归了国共哪方,都不是软柿子。由此可见,冯玉祥练兵相当有一套。

抗日同盟*时代,亲自示范战术动作的冯玉祥

我们在红*时代,在八路*初创时代,其实也在学冯玉祥这套练兵方法,特别是各种小册子和*歌。

小册子的背后是冯玉祥在*队从大头兵成长,接触过东西洋的各路长官教学法后的感慨,他常说:“中国的操典,是喝了洋药水的操典,所以不能完全按照实行。”

这有一定道理,比如队列训练,当时的中国*队基本都拿的日*步兵操典,常步正步都是75厘米,冯认为日本人个子较矮,中国人个子较高,应该稍加到80厘米。不过现在我*的正步还是75,80的貌似是俄*。

*歌这个就有意思了,冯玉祥为了适应官兵文化求平较低的特点,几乎把所有*事知识都编成了*歌,方便记忆,朗朗上口嘛!

最著名的是“三大*歌”,即《战斗动作歌》、《射击*纪歌》和《利用地物歌》,还有《站间歌》、《步哨歌》、《夜战歌》、《夜行*歌》、《山地行*歌》等等。要求每个官兵必须会唱这些*歌,进行术科教练时,还要按照这些*歌的要求来做。

这个习惯,后来我们红*也学走了,最著名的就是《打骑兵歌》。

其实在旧中国,单论士兵和士官层面,冯玉祥系统的*事素质是很高的,要不是穷得掉渣儿,换换装备和薪饷,碾压蒋介石的中央*毫无压力。即便是我*面对冯系*队,从红*到解放战争,也有这个感触,觉得他们是坐地虎,特别是阵地战不好打。

冯*在早期就很有特点:

第一是重视行*力的锻炼,重视到什么程度呢?

冯玉祥二次督豫时,他的*校生,某日风雪骤停,由副校长带队,大家一律光脚踏雪,急行*拉练,而且全副武装,不管你是官长还是学生,都这样。从开封南关到柳园口*河南岸大堤,往返50公里左右。队伍通过之后,沿途血迹斑斑。回校后挂轻重伤病号者达余人,一时传为奇闻。

别看打扮土气,战斗力可是相当给力

第二是比较重视筑垒教育,时常练习挖掘战壕和构筑阵地,提高士兵的作业能力。即便是冰天雪地的夜晚,也要特别开展筑垒比赛。

第三是比较重视夜间训练,这个几乎跟我*很相似,夜间紧急集合、行*、宿营、夜战等项目,都频繁操练。

第四是特别重视近战,装备不好的条件下,只能扬长避短,所以比较重视劈刺训练,什么打拳、刺枪、劈刀等,是每天练习的科目。

大家印象中,西北*什么能力最强?

年,29*组织大刀队,夜袭喜峰口,把日本*子都吓坏了!抗战期间,国*敢于采用夜战手段主动出击,敢于关键时刻肉搏的部队,往往一查,就是西北*序列。西北*战术风格,多依靠夜战近战由此可见,这个底子是冯玉祥夯实的

同样,后来加入我*的冯系部队,著名的红五*团,在长征途中专责“断后”,那不是没有原因的。

有朋友说,冯*部队,防御阵地大师+40%防御力!

训练之外,*事体育常抓不懈,这几乎是冯*系统的传统,即便中原大战后,冯玉祥走了,他的*队被改编多次,仍然是这个作风。

冯玉祥练兵,看似扎实,其实问题很大。

他是淮*转北洋,从大头兵做起,纯粹的行伍出身,没有任何正规和系统的*事教育,所以冯*的干部升级,不看你指挥水平,只看你勇敢不勇敢,甚至把耍单双杠视为硬杠杠,大车轮、倒踢,越漂亮越好。如果你是体操运动员,穿越过去,起码当旅长。冯*的干部,有的到了中老年,这套还能玩得技压群雄,旁人看得眼花缭乱。

台儿庄战役中的冯*部队

韩多峰,冯玉祥账下“十三太保”之一,任河南省民团*总司令的时候,已经四十岁了,职务*衔起码也是中将师长级别了,可玩单杠的水平,今天看来也是相当牛,绝对秒杀健身达人。

当时人说,韩多峰能从单杠下面,一纵身抓住一杠,一个曲身上,正反转几个车轮,两臂直竖,倒立起来,再一个倒踢,从杠上轻快落地。接着两步登上两米高的砖墙,来个倒立,又轻松地倒踢下来,稳当点站在地上。

所以这老爷子活到百岁,也真不足为奇。

自己人也有明白的,写了副对联讽刺老冯:攀杠子,拿大鼎,前程远大;拿身法,瞪眼睛,后生可畏!

但问题是这是20世纪的战场,*埔再不咋样,也搞得是一战教育,你这套还基本是小站练兵的路数,该搞的班、排、连的战斗教练及各兵种的联合演习,你不重视,所以冯**官的指挥能力不很强,打仗要凭大家的勇敢,动辄甩膀子挥大刀。

董振堂烈士

当然我们站在21世纪回望冯玉祥的时代,现代*事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理解和熟练掌握,对于当时文盲率90%的中国来说,很困难!对于目不识丁的大头兵来说,讲3个月都不能理解的*事理论,确实不如耍单杠来的直接。

饶是如此,冯*还是杀出了民国数一数二的战斗力,战斗技能普遍不高的旧中国*队,全靠同行陪衬。到底比非洲各路诸侯的黑蜀黍,高明多少,您自己估量。

这就要说*事教育的问题了,在“团建”方面,这属于人事管理范畴。有的公司叫“干部培训”,跟*府*委口一样,有的则叫“内培”或“管培”,其实都是培养后备干部,为发展壮大做人才储备。

冯玉祥*队的*事教育,始于十六混成旅时代,这是他起家的原始资本,也是他拿到手的第一支独立武装。也就是在这时,冯玉祥开始培养一批忠于自己的骨干分子,作为初级干部,既是巩固部队的现实需要,也是扩*壮大的未来保证。

年冬,冯玉祥随剿匪督办陆建章入陕,堵截由河南起兵的白朗(绰号“白狼”),驻*西安。期间创办了“模范连”,这是未来冯玉祥系统干部教育的核心,更是他由旅升师时代,亲自下场带出来的家生驹子,一如“南派微操大师”蒋介石带出的*埔一期生。

*埔一期的名将,不少朋友能举出很多,模范连出来的名将,其实也都是名冠天下的角色。比如民族英雄吉鸿昌,还有高树勋、冯治安、孙桐萱、梁冠英等,他们是模范连学兵出身,而韩复榘、石友三、孙连仲和过之纲,则是学兵连的班排长。

冯玉祥和蒋介石

南北两位微操大师,出身各不相同,蒋介石要比冯玉祥见过的世面大了去。好处是眼界开阔,坏处是难免油滑;冯玉祥12岁就取得*籍,他在*队中成长成才,三观塑造期里看到的一切善恶美丑都在*中,与其说他是他爹妈的儿子,不如说他是*队的儿子。

说到这里我想起冯玉祥的同龄人,河南孟津人王北方。王大冯一岁,冯12岁参*,王12岁中秀才,知县率领全城百姓出迎“神童”。从此同龄不同命,冯21岁才升班长,同年升排长,而王17岁即在乡试考取亚元(第二名),成了举人,公车上书的签名簿上也有他的名号。王又拜在严复门下,翁同龢请严复和康梁吃饭,他也能以小门生的资格陪吃陪喝侃大山。而冯玉祥人生头次吃到相对体面的宴席,已经是光绪卅一年()了,开了口的沙丁鱼罐头,都不知道如何带走,直接揣*裤口袋,愣是把六十四两白银新购置的洋呢子大礼服,给毁了!

如今人都说第一份职业的影响极大,这点在冯玉祥身上尤其明显。蒋阎唐桂都是“洋学生”,而冯则是新*阀中唯一的大头兵出身,正宗的北洋嫡系,所以与别家相比,北洋范儿之外,从旧*阀向新*阀转变,苦于无路,却拼命挣扎,我们今天回望,都觉得纠结无奈,毕竟冯玉祥是个脱胎于旧时代、旧*队的新*阀,各个时代的烙印几乎一应俱全。

首先是这个“模范连”的名字,滦州起义让冯玉祥向往革命,给国家民族,也给自己找出路,但他能想到的出路,却是他最痛恨,也是镇压滦州起义的大BOSS的整*路数。

袁项城有个模范团,每期半年集训时间,快进快出,希望培训出一批能打又听话的基层干部,打破日渐架空他的老架构,重建袁家*,恢复小站练兵的锐气。

其次,模范连不要小知识分子,只要粗通文字的农民士兵,最好是原生态无污染的新兵。冯玉祥毕生讨厌兵油子,当年他在淮*和北洋*当兵时候,被兵油子欺负苦了,想学习进步,都被这帮家伙耽误,要不是遇到邢舟子,冯玉祥也就被毁了,甚至小命不保!

不要兵油子,这是曾国藩就认识到的问题,但曾国藩却欢迎秀才从*,鼓励秀才带兵。

作为《良友》封面人物的冯玉祥

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国共能乘势而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汇集起一大批小知识分子,使之成为各自团体的中坚力量,特别是在*队中,而我*我*在抗战爆发之后的华北,尤其如此。

以我*为例,年6月,二十八画生同志有个总结:“干部教育两年来,在中央直接指导下建立了抗大、陕公、*校、马列学院、鲁艺、青训班、女大、工人学校、卫生学校、通讯学校、组织部训练班、行*人员训练班、边区*校、鲁迅师范、边区中学、鲁迅小学、儿童保育院等十七所学校,学生多的万余人,少的几百人几十人,几千个干部从事教育工作,教育出来的及尚未出来的学生三万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成绩,十八年来未有过的现象。”

对于培养青年知识分子成为我***干部的重要性,他更直言不讳:“没有革命知识分子,革命不能胜利。国民*和我们力争青年,*队一定要收容大批革命知识分子。要说服工农干部,吃得下,不怕他们。工农没有革命知识分子帮忙,不会提高自己。工作没有知识分子,不能治国、治*、治*。”

冯玉祥系统,也不是没有过与小知识分子的“热恋”机遇期。

年他任河南督*,剪辫子、放小脚、砸神龛、办教育、提倡爱国主义,*队严明*纪之外,还要参加市*建设,诸如此类的做派,让河南人民,特别是河南的小知识分子为之一震,南来北往的*队多了,哪见过这样“先进”的*队?

于是学法语的大学生张宣武,放着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眼看到手的毕业证书不要,出洋留学也不去了;省立一师毕业的崔贡琛,不当县教育局长和县立小学校长,要参加国民*,和一千多名学生一起,考入冯玉祥的学兵团。

身穿北洋*大礼服的冯玉祥

河南督*没做多久,冯玉祥被调到北京南苑,社会舆论对其相当友好,吸收人才更加便利,报考学兵团的小知识分子挤破门,所以这批学兵的素质非常好,基本都是中学文化程度,很有造就前途,跟*埔的局面差不多了。

而且冯玉祥这一时期名声好,投奔他的国内外正规*校生云集,这里面日后成为我*高级指挥员的保定生就有董振堂、何基沣、赵寿山和边章五,其他的陆大、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也很多,如果运用得法,起码也能是个小号*埔。

但很可惜,冯玉祥没啥钱,不像国民*拿了苏联的风投,又没跟我*合作,自己的眼界也很成问题,生生把*校照着新兵训练的方向拽,又不重视,甚至是蔑视参谋人员,结果能好吗?

冯玉祥的学兵团,依旧是北洋的老章程,说白了*阀主义作风严重,这要搁现在的影视剧,绝对是骁勇的标配,而且带这个头,就是实际负责人,日后扬名天下的抗日英雄张自忠。

当时,张自忠在学兵团绰号“张扒皮”,动辄就呵斥一句:“扒了你的皮!”

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之下,连排长差不多都酷爱打骂士兵。既不按什么法规,也不讲什么手续,而是谁想打就打,谁愿罚就罚。

左:张自忠,右:冯治安

可你也许想不到的是,张自忠本人可不是大老粗,他既有私塾底子,又读过高等小学堂,还考上过北洋法*学堂。但早在十六混成旅时代,“张扒皮”就声名在外,所谓“石友三的鞭子,韩复榘的绳,梁冠英的扁担赛如龙,张自忠扒皮真无情。”

我前面讲过到了学兵团时代,冯玉祥已经是北方相当重要的*事力量,又是现象级网红人物,他也想着*队转型,而且整个华北,从河南到京津冀,大量的中学生,甚至大学生投奔他的*队,按理说这是个契机,*埔不就是这么起来的?

但他这套旧式的,甚至可以说是跟淮*、小站新*区别不大的旧*队管理模式,不但让*事院校毕业来当教官的青年知识分子不能接受,即便是小知识分子也不能接受这种人格的侮辱,结果只能是“粗人*队”,发展瓶颈很快就出现了。

*队崇尚勇敢,这个没毛病,但如果崇尚一味勇敢,而排斥谋略,甚至鄙视文化,这支*队是没有希望的。可以说是毫无*魄的,大风大浪一起,*儿就散了,再想收就很难了。所以,我们的二十八画生同志指出:“没有文化的*队是愚蠢的*队,而愚蠢的*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冯*,我向来说他是“粗人*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没文化的瞧不起有文化的,这是他的老病根。

西苑时代,冯玉祥的亲兵手枪营就瞧不起学兵团,认为后者就是一帮小秀才,只知道耍笔杆子和嘴皮子,不如他们在老长官面前得烟抽儿,每有战阵都是决胜法宝,而且从心底来说,有些怀疑老长官是不是猪油迷了心窍?培养这些小秀才,将来是要在基层连排长任上,跟咱们爷们抢位置,所以必须轧他们的苗头!

于是就在西苑的冯**营里,手枪营的遇到学兵团的,轻则冷嘲热讽,出言不逊,重则推搡打骂。他们的营长,后来29*系统出来的抗日名将张凌云,不但不管,还私下里鼓励,说兄弟们,干得漂亮!不把这帮学生崽子打得落花流水,听到咱们爷们的招牌,就吓得屁滚尿流,就不是咱手枪营的兵。

从手枪营到手枪团,冯*精锐装备:马枪、驳壳枪和大刀片

听这个,是不是跟现在影视剧里崇尚的“英雄好汉”很像啊?

妥妥的*阀作风和山头主义,有木有?

以后闹到手枪营士兵在营门口站岗,干脆禁止学兵团出入,连值日人员出去买菜都不准!

当然张凌云这么干就有点打狗不看主人了,你这么欺负学兵团,学兵团的张自忠当然不干了,告到冯玉祥那里,张凌云挨了*棍,撵到别的营继续当营长去了。

学兵团之后是*校,可一样问题多多,直到被那位叫邓希贤的年轻人接掌学校*治处后,才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而此前,那真是各种奇葩迭出。

你完全不敢想象,一个成立比*埔*校还晚一年,同样有我*建议倡议,还请来大批苏联红*教官的现代化*事学校,竟然能办得如此“那啥”,我是真没法儿来形容。有朋友替我形容了一下,称之为“用耕牛拉着拖拉机翻地,用骡马牵着车厢在铁路上走。”

比如任何*校的队长、分队长,都要找受过系统*事教育,有一定*队实际管理经验的*官来担任,说白了理论实践相结合,但老冯觉得你们知识分子容易糊弄我,如今又带着一帮秀才,秀才管秀才,哪还有个好,你们一起糊弄我怎么办?

于是独辟蹊径,从学兵团和手枪团抽调一批行伍出身的亲信*官来担任*校的队长、分队长。

演讲中的冯玉祥

冯*什么传统,我讲了很多次了,这些人最讨厌知识分子,瞧不起,乃至是厌恶的态度,到*校带着一批知识分子的预备*官,知道后者出来后可能在老长官面前得宠,跟自己争官做,能有个啥好态度?

随意打骂体罚,那是家常便饭,校长和教育长都是“副差使”的,说白了也是*校生过来的,不是冯*家生崽子,自然无权过问人家执行“家法家规”。

开学不久就出事了,骑兵队有个学生认为他们的队长不讲道理,动辄打骂学生,给冯玉祥写了封告状信,请求纠正,说从小学上到中学,再到大学,如今到这里来上*校,没遇到过这样搞教育的。

这是好话啊,即便有错误,也该冯玉祥出面,结果信压根没走到冯玉祥案头,就被收发人员截留,因为这人跟那个队长,都是手枪团出来的,亲不亲战友亲,你个学生崽子,刚来几天,懂个啥?

二话不说,不跟冯玉祥说一声,拿着信就去找了队长,后者一怒之下,让*棍伺候这个扎刺的学生!

下手也重些,学生身骨子也弱些,加上闷气难伸,几棍下去,没有气了。

校长和教育长知道后,对这个草菅人命的队长毫无办法。报告冯玉祥,后者也不过把人调走而已。

这么办学,能有个好吗?

曾任西北*校*治处长的邓希贤,两年后领导了百色起义

于是带来一个问题,冯*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知识分子极少。

当然还有个很实际的问题,养不起!

冯*再搞各种新思想新理论,冯玉祥还是难以走出*阀这个坑,不过是旧*阀变成新*阀,你没有钱养着,没有更高级的理论说服,没有信仰支撑,中原大战一打,就原形毕露了。

还有个重视两端,轻视中层的问题。

如果你是冯玉祥的兵,你也许会喜欢这样的领导。

他没事总爱跟你聊家常,把你视为子侄,不叫你的大号,总亲切地叫你小名;如果你家庭有困难,他知道后必然要送一些钱物给你;你如果有病,他会常去看看,并送些食物,有时还亲自给病号洗澡、理发;他如果查出连里伙食不好,卫生不好,或对病号照顾不好,往往当场将负责官长罚跪,或打一顿*棍。

如果你是冯玉祥的大将,那可就未必喜欢他这样的领导了。

不管你是*长、师长,还是司令官,让你跪你就得跪,哪怕电话远隔千里,再往上就是脱裤子打PP了。

韩复榘既是冯玉祥的爱将,也没少挨冯玉祥的*棍

这就是冯玉祥爱讲的“恩威并济”,为此不惜没事找事,故意找高级*官来惩罚,起到杀鸡吓猴的作用。甚至冯*内部有个令人哭笑不得的规矩,如果莫名其妙把你叫到总司令部,冯总黑着脸一言不发,左右摁着你,就在廊下揍你三十*棍。

恭喜,别害怕,别委屈,这是天大的好事,你要升官了,打得越狠,升得越快越高!

这是冯*独一无二的潜规则,升官先挨揍。

问题是等他有了几个省,部队几十万,面对的敌人,如蒋介石比他更有钱,位置更靠谱,这一切就支撑不了多久,到了临界点,只能崩溃了。

现在拍影视剧,要想“热血”,要想“客观”,你就得把红*照着白*拍,反之亦然,红*不能叫同志,那在有些人听起来“刺耳”,也觉得“假”,只有兄长弟短,动辄大呼小叫,这才有“豪情”。

但问题是这些都是冯玉祥玩剩下,就像拜把子这套,一方面他的《简明*律》中,明明有不准结盟立社的条款,他也跟人家说拜把子靠不住,而老冯在十六混成旅内部,就搞这套玩意,让李鸣钟挑头串联,把旅里36个连长都集合起来,结拜为“三十六弟兄”。

如果拜把子有用,那中原大战就不会打了,冯玉祥和蒋介石可是一个头磕地上的盟兄弟。

冯玉祥基本做到了老派*阀的极致,从拜把子到拜上帝,能用的几乎都用到了,但问题是这已经是20世纪了,有钱谈钱,没钱谈主义,钱和主义都弄不好的,还是洗洗睡吧?

最后,我想不少朋友会惦记冯玉祥的老班长邢舟子,所以还是交代两句。

邢舟子毕生都是一位老实巴交的河南老农民,跟冯玉祥如此深厚情谊,却此前此后,都没有攀附过,哪怕当初冯玉祥两次督豫,也没去开封找过。事后舞阳轰动了,冯玉祥给老乞丐磕头,这得什么交情?舞阳有人竟想通过邢走冯的门路,可邢舟子也真是硬骨头、倔老头,一个大子儿,也不收。

又:这篇刹不住车,过万字了,希望朋友们能多提宝贵意见,写这么长,好吗?大家有耐心看吗?如果有的话,今后偶有长篇,就不着急拆分了。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

「民国风云」系列往期精彩文章:

新安旧乱:一座小县城里的民国范儿

查抄一户贪官家产救了一省教育:面子工程也能有里有面

*械库门口行贿受贿:从冯玉祥杀李彦青看旧*队深入骨髓的腐败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跟冯玉祥学团建北派微操大师的人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