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大运河,千里赖通波。流淌的是河水,更是经济、文化的交融。年6月至年4月,天津市西青区组织新闻记者和运河文化学者成立“寻根大运河”采访团,从大运河的最北端北京的白浮泉到最南端杭州的拱宸桥,溯河寻根,重点考察了30多个城镇,见证了天津西青与运河沿线水乳交融的文脉情缘。这个栏目里的系列文章是根据当年采访团《寻根札记》精选改编而成的。
今天是年8月19日,大运河天津静海和河北省段的寻根之旅的第五天。上午我们在泊头市与专家座谈、探访运河古迹,下午我们到衡水市景县瞻仰了运河名胜——景州塔。
书画大师连起西青与泊头
我们是昨晚入住泊头市的,泊头方面做了很细致地准备和安排。今天泊头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新局的领导安排范凤池、陈金升、夏增江、董书明、郭树芳等泊头的文史专家与我们座谈。泊头的专家们向我们详细讲述了泊头的运河文化以及泊头与天津、与西青在历史上的关系。看得出他们做了很充分的准备。特别是郭树芳先生专门讲了他所知道的泊头和西青的历史渊源,这让我们的感情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因为我们就是来寻亲的,来寻西青历史文化之根的。在泊头市赠送给我们的《泊头风物》一书中,我们一眼便看到梁崎的名字。原来著名书画大师梁崎是泊头人,年移居天津。“寻根大运河”采访团在红桥区采访时曾参观过梁崎纪念馆。在那里我们曾发现霍元甲的孙子霍文亭赠送梁崎的霍公照片,照片上还留有梁崎的墨宝。王洪海老师告诉我们,他后来了解到梁崎与霍家的交往并不止于赠送照片,梁崎与霍文亭有很多交往。这既是出于梁崎对霍元甲的敬仰,也因为霍元甲祖籍东光与泊头相邻,梁崎与霍家是老乡。交谈中,陈金升老先生告诉我们梁崎是他的舅舅。而随杨鸣起老师前来探班的小方则说,他的书法老师的师爷就是梁崎。陈金升笑道,那也就是你的师祖了,这真碰到一家人了。
历史上的深厚渊源
郭树芳先生专门为我们讲了泊头与天津、与西青的历史渊源。他的讲述为我们梳理出了泊头与西青联系的条条脉络。在*治上,过去河间府曾设有专门管理运河的河间管河通判,而管河通判常驻泊头。他的管理范围是包括现在西青段的天津到德州的运河事宜。经济上,泊头是锻造、铸造业之乡,其锻造、铸造技术曾“近到州府郡县,远到文丽”(文丽即现在的文莱国)。天津三条石的铸造业从业者基本都是交河县(泊头镇曾属交河县),特别是泊头人。而旧时以行炉为业行走于西青乡村间、四处做工的也多是泊头人。不知有多少西青人曾经用过泊头人打造的铁制生活用具、农具……泊头还生产鸭梨,过去所谓的天津鸭梨其实出自泊头,采摘后装船从运河运到天津再出口,于是泊头鸭梨变成了天津鸭梨。这个美丽的误会也曾让我这个西青人产生过疑问,曾想探究天津鸭梨的产地。今天我终于得到了答案。王洪海老师说,他最早知道泊头这个地方是因为泊头火柴,因为过去所用火柴的盒上多有“泊头”两字。郭树芳说,泊头火柴厂是由与天津颇有渊源的冯国璋大力支持兴建的。本来是要建在天津的,但当时有规定两个火柴厂必须相距公里以上,而天津已经有一个火柴厂了,于是只好建在了泊头。语言上,泊头与天津、与西青也有很多联系。郭树芳先生专门研究过泊头各行业的切口(又称春典),他说他发现泊头的切口与别处有很多区别,但与天津是一致的,属于同一体系。过去曾有“宁舍一锭金,不传半句春”的说法。泊头的切口能与天津一致充分说明了泊头人与天津人的关系之密切。
拜谒清真寺
座谈后,我们拜谒了泊头市的著名古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泊头清真寺。清真寺虽然古老,但可以看出它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保护。不过,由于修旧如旧的缘故,其古朴之气息仍存。望着寺门前八字墙上的飞檐、雕刻,望着有些斑驳的青砖,不觉有回到二十年前杨柳青的感觉。泊头清真寺始建于明永乐二年()。据传,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之子率船队运载修缮北京皇宫的石料、木材由南方沿运河北上。当船队行至泊头时,得知元朝*权已被推翻,押运船队的元朝士兵、工匠等无家可归,便在泊头落户,并指石为姓,姓了汉姓。而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回族将领功勋卓著,有所谓“九回保一汉”之说。所以,朱元璋对伊斯兰教非常尊重。于是这批石料、木材便留给了当地穆斯林,建起了清真寺。后经数次重修,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清真寺的建筑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古老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单檐歇山清真寺大门高达10米,大门两侧有便门、八字山墙。清真寺院有三进,分设正步石、正冠石、静步石。第一进院落,由南、北义学堂,前门厦与邦克楼合围而成,邦克楼高20米,石雕斗拱,两层攒尖,上阁下厅,前与大门,后与大殿、望月楼相互辉映,错落有致。第二进与第三进院落以颇具明代建筑特点的花殿阁相隔,阁门悬铜匾,上书“认主独一”。第三进院落的主建筑是礼拜大殿。大殿由前抱厦、前殿、中殿和后窑殿四部分组成,南北宽29米,东西长55米,呈凸形,号称“九九八十一间”,面积为平方米。大殿中的后窑殿为清真寺中最独特的建筑,它其实就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六角亭。悬梁吊柱六角九层叠嶂而起,形成藻井,正中悬下一木雕莲花垂柱。据介绍,此藻井经年的风雨考验,仍无断损倾斜,实为一建筑奇观。清真寺大殿前有一块“清真光明”匾额引人瞩目。因为它的上款是“太子太保袭封衍圣公”。难道这匾是孔子的后人所书?难道孔子的后人是穆斯林?听介绍后才知道,匾额确实是孔子后人,其第75代孙、衍圣公孔祥珂所题,因为孔祥珂认为孔子之教与伊斯兰教义是相互融通的,他对伊斯兰教是很尊重的。可以说,泊头清真寺不愧为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完美结合的一块瑰宝。
瞻仰景州塔
河北省曾有运河三宝之说,即“沧州狮子、景州塔、东光县的铁菩萨”。我们看了沧州狮子,这景州塔也是一定要瞻仰的。于是,下午我们在告别泊头后驱车前往景县,探访这运河名胜。入景县城区不远,一座高耸的巨塔便映入我们的眼帘。其雄伟高大出乎我的意料。该塔始建于北魏兴安年间,即公元至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原名“释迦文舍利宝塔”,因今景县原为景州所在地,所以人们通常称为景州塔。年景州塔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州塔塔高十三层,外形为八面棱锥体,通高63.85米,底层周长50.5米,是一座由砖石结构而成的楼阁式的古塔。塔基由坚固的巨形青石铺成。塔顶下部为砖砌须弥座,以仰莲承托刹身,刹身不用相轮而用铁板交替压叠,有如锥形铁框。刹顶为大小不同的五个铜制葫芦相串叠。这种不用相轮而以锥形铁框作为刹身的铁刹尚不多见。铜葫芦下有铁丝网罩。据说,每有风起,铁丝网罩与洞户被天风鼓荡,如惊涛澎湃之声,故有“古塔风涛”之称。塔身有警示牌,说由于年久,塔檐常有砖石掉落,希望游客保持距离。而距塔大约10米外已经拉起了一圈铁丝网。由此可见因其年代久远受风雨侵蚀已重。但我们也注意到,该塔得到了明显的修缮保护,最底层塔砖明显比上面的要新。而周围的铁丝网既有保护游客的作用,客观上也有了保护古塔的效果。站在景州塔下,我们不禁想起了曾经瞻仰过的通州燃灯塔和位于家乡杨柳青的全国罕见道士塔——普亮宝塔。王洪海老师说,我们应该把运河岸边所有的古塔都记录下来,这是文化,是历史,我们要研究,要传播。
年8月19日晚
写于东光县*府招待所END文字:冯立李焕丽田健
来源:西青档案
往期推荐天津新闻广播《天津新闻》点赞:西青区“一老一小”好幸福
学*史悟初心丨西青好人王克香:朴素的爱情相伴一生(六)
运河明珠
讲述天津西青与运河沿线的不解之缘——术数奇人(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