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官镇位于山东北端的冀鲁平原上,北临漳卫新河,与河北省的东光、南皮二县隔河相望,是宁津县唯一回汉杂居的乡镇,古朴典雅的清真寺作为宁津县的地标性建筑,就矗立在长官北街。全镇辖50个自然村,总面积64.59平方公里,人口4.2万人,耕地面积5.88万亩,林木覆盖率28.4%。省道线贯通南北,连接济、津、京,大(乐陵县大孙乡)张(宁津县张大庄乡)路横穿东西,镇*府就坐落在交叉路口,坐北朝南。1、长官镇的由来长官镇因坐落在长官街而得名。据考,长官街原名长湾店,是一处庞大的村居群落,村四周有高大的围墙相连,墙下有湾河环绕。据《宁津县志》村镇名录:“长官旧治原名长湾店,因有湾坑绕村颇长,故而得名。”湾河环寨相通,串连起一个个大湾,形成围绕寨街的一派水乡风光。环东街与北街是荷花湾;环东街与南街是老南湾;环南街与西街是西家后湾;环西街与北街是大庙湾。遥想当年宽厚的寨墙高耸四闭,墙下河水环绕,岸边垂柳婆娑,水中浮萍翠绿,红鲤嬉戏,蛙鼓蝉鸣,通衢处设四门,吊桥高悬,恰西域城堡盘踞在冀鲁大地上。寨内四门处建四庙,东海、西宁、南极、北辰,祈福保安。庙内香客络绎不绝,终日香烟缭绕。俗约三、八大集,平放吊桥,外乡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打把势卖艺的,说书唱戏的,耍猴斗鸡的,吹糖人,玩拨浪鼓的,磨剪子戗菜刀的,肩挑手推做买卖的,赋闲无事闲逛的,比肩接踵,热闹非凡,宛若一幅灵动的清明上河图。《古代职官漫话》一书中记述:元代最特殊的是在路、府州、县三级,都是除原来长官之外,还设置一名“达鲁花赤”。“达鲁花赤”是蒙语,其本义是镇守者、制裁者、掌印者。有如现代之中央特派员,负责监督各级的地方官,而且规定只能有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相传很早以前历朝中央*府都在长湾店设置地方管制机构,元朝达鲁花赤长官曾驻扎在这里,统领各营的兵将。长官有事需派传令兵骑马到各营号令,传令兵所到各营门前高喊:“长官有令——到长官街——”久而久之,长湾店就叫成“长官店”“长官街”了,这叫法一直沿用至今。《六箴堂张氏家谱》所载:“永乐改元二载,从移民诏,迁来直隶宁津县东北乡长官镇。”说明永乐初年,长湾店就已经改称长官镇了。长官建镇的历史最晚也是在元代,距今至少也有七八百年了。至于元代之前,长湾店叫了多少年,只能有待考证了。2、铁佛寺与清真寺相传长官北街一周姓夫妇婚后多年不育,曾多方求医拜佛仍不见动静。一日夫人早起,发现家门前不远处的河水里有个黑糊糊的东西,吓了一跳,急唤丈夫走到近前查看,却是一尊铁佛,夫妻二人倒头便拜,祈神佛显灵求得一男半女,并许诺若如愿为铁佛建庙供奉。说来也巧,不出仨月,夫人真的有了身孕,消息传开引来众人的朝拜,争相选址要为铁佛建庙。当时有一大财主仗着钱财雇了人,意欲将铁佛搬至家中,不料铁佛在上岸后挪出不远便重重地站在那里,任你再添多少人手,它也纹丝不动,大财主只得作罢。周家夫妇在众乡亲的帮助下,围铁佛建起了寺,还了心愿,从此周姓家族人丁兴旺。消息传出,四邻八乡凡有婚后不孕的,都会到铁佛寺进香拜一拜,无不灵验。长官清真寺始建于永乐二年(年)。据载,当年一队官船满载建筑物资准备运往皇宫,不料在泊头搁浅。不久一道圣旨传来:船载之物赐予泊头建清真寺,剩余转赠长官清真寺。因而长官清真寺比北京故宫早20年,其建筑风格与泊头清真寺一脉相承。后经清康熙二十六年(年)、雍正八年(年)等数次维修和扩建,方具现今之规模,成为一座民族建筑群。该寺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主体建筑大殿高26米,占地平方米,以蓝灰色为主色调,朱门红柱,轩窗净几,沉静悠远又富丽华贵,宽厚深邃不失生机活力。清真寺大门的楷书“清真寺”匾额,是民族英雄马本斋之子马国超将*手书。相传寺内原有一匾,为康熙帝所赐,抱柱联“清水一瓶洗去酒色财气”“真经卅部讲明仁义廉耻”,横批“清真”,后不幸流失。年,长官清真寺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四大美食”趣谈时至今日,历经时代风雨的冲刷,长官街的面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昔日的高大寨墙早已不复存在,威严的寨门也已被四通八达的柏油路取代,环寨的湾河虽依稀可辨,却少了往日的风采,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栉比的楼房,宽阔的马路,繁华的街铺,闪烁的霓虹,车水马龙的人流。然而,流传至今的童谣却历久不衰“长官包子一兜油,红烧羊肉找老刘,枣米香醋酸溜溜,人间美味高家窝头”,让人们在品食美味的同时回味那段美妙的历史。红烧羊肉相传,当年清朝重臣张之洞回家省亲,听得童谣“长官包子一兜油,红烧羊肉找老刘”,遂怀着好奇心前往长官一探究竟。询得刘记饭店,寻了张桌坐下,急唤店家称肉上来。虽说张之洞是便服前来,却还是被当年同窗的店主老刘辨出。他上前拜道:“前时听说大人省亲,有意前往看望又恐扰了大人,不想今日大人光临小店,真是蓬荜生辉。”张之洞急忙探身扶起老刘:“这次回乡不敢扰民,听童谣红烧羊肉找老刘,不想却是同窗老刘。”饭饱之后,张大人吩咐结账,老刘执意不收。无奈,张大人让老刘重新沏壶茶来,喝了两杯起身回了。送走张大人,老刘在收拾餐桌时在一盘下发现一张银票,他把这张银票细心珍藏了起来。第二天又收到张之洞差人送来的一幅字“天利和饭店”,寓天时地利人和之意,老刘请人把字制成牌匾悬挂到门口,成为老刘家的一块金字招牌。现如今,老刘家红烧羊肉已成为当地方圆上百里人们馈赠亲友和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是逢年过节不可缺少的一道大餐。长官包子相传,元朝时驻守长湾店的达鲁花赤长官是一个矬胖子,人长得白净,又特别爱吃包子,人送绰号“大包子”。外人谁也不敢明着叫,只私下里取取乐罢了。只有他夫人暗地里埋汰他几句:“你这包子咋就这么不中用哩?有能耐也让我蒸出扇像样的小包子看看。”这天,有人逮了个小偷送到衙门。长官来到堂前见案桌上放着两个包子,下边跪着一个小孩,问道:“是你偷东西了?”小孩哆哆嗦嗦地摇了摇头,没敢说话。长官用手一指案桌上的包子厉声说道:“赃物在此,还说没偷,那这是什么?”小孩嗫声答道:“是,长官。”听这话,长官心想,我指着包子问你是什么,你居然当众说是长官!瞟一眼站堂的衙役,见他们正憋着嘴乐,脸顿时涨得通红。他大声说道:“我再问你一句,这是什么?”小孩吓得忙磕头,结结巴巴地说:“长……长官是包子,长官是包子。”长官上前一步,吼道:“你你你——你这刁民,居然在大庭广众面前说长官是包子!”小孩早已不知如何是好了,只一个劲儿磕头,嘴里不停念叨:“长官包子,长官包子……”长官重重地把惊堂木一拍,喝道:“拉出去,重打五十!”这时,长官夫人走到长官近前耳语了几句。长官会心地笑了,走到小孩近前,摸着他的头说:“老爷给你十个钱,到那家还上账,剩下的全买成包子,我只再要仨,剩下的全归你。”小孩转身飞快地跑了出去,时候不大便用前襟兜着包子返了回来。长官开心地笑着,问道:“这是什么?”小孩答道:“长官,包子。”长官又拿了三个包子,说了声“去吧”,端着包子回了后庭。刚踏进屋门,便被夫人上前薅住了耳朵:“你真是个包子,明听那小孩说长官抱子,长官抱子,还要打人家。”说着瞅了瞅长官手里的包子:“你也够贪心的,咋一窝让我给你生五个!”这只是在民间流传的一个笑话,可见人们对长官包子的热爱。长官包子走进山东广电大厦枣米香醋相传,当年王丙昌在王家园子开了醋坊,经无数次的调试,酿成了柔和香甜的枣米香醋。传说有一天,门外走进一位鹤发童颜长者,进门直奔醋缸,口中念道:快快予我饮来。王老汉不知所措慌忙递上一只海碗,长者舀一碗品尝起来。后咂咂嘴高声诵道:“天上美味千千万,不食此醋妄为仙。”说罢,放下碗,丢下两个铜板飘然离去。待人们回过神来,那长者早已没了踪影。抗战爆发后,王家园子醋坊被迫停产,年重新开张了。年,“王家园子”入录德州市非物质遗产名录。高家窝头相传八国联*进北京那年的一个冬夜,长官街下了一场小雪。早上高老汉开门扫雪时,发现一个老头栽倒在路边的柴草垛里,已冻得不醒人事。高老汉把他背到家里,放到炕上扯两床被给他捂上,又招呼家人在灶膛里添了些柴火,直到临近中午了,老头才慢慢苏醒过来。老头在老汉家住了两天,身体好了许多,便向老汉告辞准备上路。老汉再三挽留,老头却执意要走,老汉便包了几个窝头塞进老头的怀里。老头千恩万谢,又上路了。时辰不大,老头又返了回来,向老汉讲了自己的遭遇:他原本在皇宫御膳房专事给慈禧老佛爷蒸窝头,不料八国联*进北京,一夜之间老佛爷跑得无影无踪,宫里乱了套,人们为了保命争相逃出宫来。他慌乱中啥也没带便出了京城,准备跑回老家河南开封,不料走到这里,连饿带累便倒下了,多亏遇到了好人救了他一命。皇宫里有规定,秘方不能外传,可他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还是愿意把自己蒸窝头的秘方传授给高老汉。就这样,皇宫蒸制窝头的秘方便流落到长官高家。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长官承载着古老的传说和祖辈的殷切希望一路走来,她向人们诉说着辛酸而美好的过去,携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故事,阔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看完请您分享到朋友圈,把好文章推荐给朋友,希望您在文末点个“在看”,让更多人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