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目放大镜戴在右眼,左手拿着表,右手一把光亮的镊子,脖子前倾,上半身伏在小小的台子上,这是杜师傅的常态。
01
修表匠
“旧时光里的修表店”这件不足2平米的小店,墙上挂满了小时候甚至在年代剧里才能看到的钟表。各种精巧的修表工具,摆在修表台上,和它们的主人一起度过漫长的岁月。
这间月租元的小小屋子里,一道门帘,仿佛隔开了时间。
帘外熙熙攘攘、时代的潮水裹挟着人们不断前行;帘内,杜师傅坐在修表台前,不紧不慢干着手里的活,不受时间的干扰。
02
修表匠“修表店的时代兴衰”钟表的“滴答”声,曾是一代人对于“奢华”的记忆。
那时候,作为家里的“大件”,元一块的“上海表”,等于几个月的工资。买一块表,往往要找上十几个同事凑一凑,才能“攒”出来。那时候的修表匠,也是风光无限的手艺人。
学习修表的人也是络绎不绝。40年前,18岁的杜师傅自然也是其中一员。在泊头“拜师学艺”一年以后,杜师傅就在沧州摆起了修表摊。
刚开始在工人浴池附近摆摊,后来又去了火车站,最后才在一中前街附近安顿下来。在这里一干就是20年。
但是,从BP机的滴滴声响起开始,大哥大、手机变成了身份的象征,有钱人们便把手表收了起来。
大批修表匠转了行,但是杜师傅却一直在坚守着这门手艺。
不过近几年,戴表又成了“时髦”,很多之前转行的修表匠又想做回老本行。但是杜师傅告诉我“哪怕一年不修表,再拿起来也干不好了,手不稳了。”
03
修表匠“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半,是杜师傅的“上班时间”。
“修表这个事儿,要是不喜欢,不钻研,没耐心,肯定干不下去。”
一块表,少说也有多个零件,高级的手表有3、个。一根头发直径约80微米,而制表精度要达到7微米。
修表40年,每年经手一万来块手表,杜师傅几乎没有错过,街坊邻居,也会介绍朋友来。
一位来修表的大爷跟我说,“技术好,便宜。商场里换块电池8、90,这儿15块钱。”
“不修表的时候,就坐坐,看看手机,听听收音机”杜师傅闲暇时最喜欢的,就是打开店里那台“熊猫牌”录音机,放上评书的磁带,听上一段儿。
“再有个3、5年,我可能也不干了,到时候眼睛也花了,手也不稳了,干不了啦!干了一辈子了,也该退休了。”
整点的时候,墙上的挂钟“当~当~当”地响起来,沧桑的挂钟修修补补,走过了数十年的光阴,也见证了杜师傅的40年。
??
丨写在最后丨
杜师傅投入在钟表上的每一分严谨与细致,就像这一只只钟表,每分每秒都有意义。如今,时代发展太快,人们所用之物更迭太快,用了扔、扔了买,来不及承载记忆。杜师傅的存在,好像在替我们修补时间的裂痕,替我们珍惜这每时每刻、每分每秒的光阴。
你还知道哪些藏匿江湖的老行当
用我们的需要留住他们的身影
来聊聊天
1
-评论区-
“你身边还有哪些老行当?有没有特别的记忆
来评论区聊一聊”
转发留言并截图发给小编,随机抽取3位幸运儿送出
2
-欢迎加入探店小分队-
加入探店小分队
与小编一起去寻找你记忆里的老行当
添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