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年修订)》
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其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目标:
提高学生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任务和要求:
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渠道,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和协作机制,在学校普遍建立起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心理教师工作内容:
以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为主,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段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
小学中段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
小学高段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扩大人际交往范围;积极促进学生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
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来源:《高中生学习》杂志社特约编辑
陶小纬等
图片来源:小高老师
“心理健康“专栏征稿启事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都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