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骅市南排河镇志(一)
南排河镇志编纂委员会编
南排河镇志编纂委员会
主任:赵金忠、于锦辉
委员:赵松龄、赵树起、白玉田、韩俊英、王向锋、王勇、李青津、范方仪、郑树彬、刘会洪、高相岭、高相生、王学秋、王金鹏、曹绪生、聂振岭、白福禄、杨文何、张吉鹏、李炳胜、刘民*、王振祥、夏文星、王连合、苑长忠、王柱松、任国东、张秀萍、赵清峰、张洪春、荆树峰、王世坡、朱清文、许玉岭、宋连*、宋学峰、辛月岭、张会英、辛景槐、杜清河、刘俊华、王之双、任月连、井淑瑞、高华格、杨明*、张如辰、张发顺、张如峰、胡春起、姬成发
特邀委员:高秀义、杜立凯、赵恩赞
主编:郑树彬
成员:崔学松、张维康、周*、杨彬、胡丛坡、高绍健、张有栋、王金湖、王世友、于淑君、李春祥、王作营、王世江、刘如江、赵志东、曲松、王柱良、宗成杰、周芝松、李振鹏、张金忠、蔡彬、白风乐、赵国新、夏文*、宋长宏、杜宝刚、赵长升、高付振、许志超、宋长祥、张建永、杜国*、张忠发、刘建庆、王树杰、姬新彪、张义杰、姬成月、宋有生、姬新*、张义合、任建春、杜宝江、孔祥田
审阅:赵松龄、白玉田
打字:郑树彬、张维康、吕莎莎、闫书霞
凡例
一、《南排河镇志》的编纂宗旨是,追本溯源,古今兼容,侧重近现代,尤以展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镇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新变化、新事件、新人物为基本主题,客观地记述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由概述、镇志两部分组成。概述统领镇情,述议结合。志分六章十八节二十一个条目,由各行*村概况、历史沿革、渔盐业、企业、教育卫生、文化六部分组成。
三、本志上限不限,下限止于年12月。
四、本志采用述、记、志、传、表相结合的体裁,辅以图、表和照片,文图并茂,寓资治、教育、存史为一体。
五、本志采用语体文,记述体,不作评论,使用规范简体字。
六、人物收录范围以本籍为主,分简介和列表两部分。原则上国家工作人员副科级以上,部队服役连级以上,企业法定代表人,教育卫生界中级职称等入志。不予褒贬。
七、村籍名人录按出生年月排列,村班子成员(书记、主任、秘书)按任职时间排列。
八、时间上,年以前采用各朝年号并附公元纪年,以后采用公元纪年。
九、数字书写,按照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规定执行,历史上的年号加注公元纪年。计量单位使用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货币单位均为人民币。
十、各项数据,以统计公布的为准。地名以市地名办公室公布的名称为准。
十一、资料来源主要是各村委会提供的资料,近20年来地方史志资料和民国前县志。
序一
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自古亦然。是叙写一方百姓艰苦奋斗与兴衰荣辱的画卷,具有存史、资治、教化之功效。为历代治世者所共识。被誉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编纂《南排河镇志》是打造文化海堡的需要,更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挖掘境内文化遗存,记叙先世业绩,振兴南排河镇经济。让我们踏着海堡的泥土、贝壳、饱历风雨的足迹去探寻、去抚摸、去感悟昨天的奋斗与今天的幸福。
民国前的历代王朝修志始于县,乡、村无志传于后世,且即使县志也因社会动荡,其文献资料存世不多。南排河镇所辖各村的可考历史,始于明后期。其中沿革仅限于村舍的名称及隶属关系,百姓生活及生产方式鲜于庙堂之上。为此,创修《南排河镇志》是时代赋于我们的责任,更是这一届*委、*府、村庄两委班子的历史使命。
《南排河镇志》的编纂下限止于年底。纵向上记录21个村庄的历史沿革,横向上载入民情、民俗、方言、文化遗存。囊括海堡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画卷。共6章18节18万字,近百幅图片。该镇志客观记述全镇各村的历史和现状,昭示各村的自然、经济、*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过程。这是南排河镇历史上第一次对镇情村况的全面回顾,也是第一次对镇情的全面调查。与县、市、省志的编修一样载入史册。是南排河镇的“大家谱”,是南排河镇志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
追溯南排河镇历史文化发展的足迹,展示海堡丰富的渔区文化和多姿多彩的自然风貌,打开让世人认知海堡的窗口,为建设南排河镇提供宝贵的资*资料。同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值此,《南排河镇志》付梓之际,我们谨向关心支持渔村、渔民、渔业建设的各级领导、各界仁人志士和在外工作或流寓在祖国各地的海堡籍亲朋好友致以谢意;向不辞辛劳为镇志提供资料的同志们和编辑人员表示钦佩和赞赏。
因时间仓促和历史资料的馈乏,志内纰漏尚存。在此,我们诚恳希望各界朋友,不吝赐教,予以匡正。
郑树彬
年12月30日
目录
图片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第一章总纲
歧口村
东高尘头村
西高尘头村
张巨河村
后唐家堡村
前唐家堡村
沈家堡村
李家堡村
排河村
赵家堡村
贾家堡村
刘家堡村
后范家堡村
前范家堡村
季家堡村
关家堡村
小辛堡村
大辛堡村
后徐家堡村
前徐家堡村
辛立灶村
第二章历史沿革、区划变更及主要领导
第一节*委系统
第二节*府系统
第三章渔业盐业
第一节渔业机构
第二节渔业资源
第三节渔业企业
第四节海洋捕捞
第五节养殖业
第六节盐业
第四章企业
第一节工业
第二节交通通讯业
第五章教育卫生
第一节教育
第二节卫生
第三节计划生育
第六章文化与民俗
第一节古今诗文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物遗址
第三节往事回眸
第四节渔区故事
第五节民俗
后记
概述
一
南排河镇隶属河北省渤海新区*骅市。位于*骅市东部,渤海西部凹陷处。东临渤海,北依京津,南接*骅港,境内拥有南排河中心渔港等六大渔港,沿海高速和海防公路贯穿全境,海陆交通发达。镇*府驻地李家堡村。辖21个行*村,1个居委会,总户,人口万人,其中渔业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以汉族为主,另有回族人、满族1人、仡佬族2人。
镇域南北狭长,21个行*村沿海岸线呈南北排列,海岸线长65.8千米,陆地平均宽度不足2千米,陆地总面积.7平方千米,海岸线以东滩涂.3平方千米。零至5米等深线浅海平方千米。是环渤海海洋资源大镇。近海海域水质肥沃,饵料丰富,水温适中,海底地形缓变,宜于鱼虾蟹贝索饵、繁衍。盛产三疣梭子蟹、对虾、鲳鱼、同罗、梭鱼、海蜇、魁蚶等享誉海内外的美味海产珍品。
境内河流众多,有沧浪渠、捷地减河、老石碑河、廖家洼排干、南排河、新石碑河、*浪渠、*南排干8条河流从这里入海,地势低洼平坦,为*骅市海拔最低的区域。镇*府所在地有*骅市水产局、沧州海事局南排河办事处、工商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支局、网通公司、医院、边防派出所、南排河中学、河北中再再生资源公司、大华造船厂等行*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
自古以“鱼盐之利雄天下”著称的南排河镇,乘河北沿海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东风,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海洋资源,发展起海洋捕捞、海水养殖、盐业等支柱产业。海洋运输、休闲渔业、貂狐养殖、海洋工业等新兴产业。年,全镇财*收入万元。渔民人均纯收入元。走上“海洋产业富民,新兴工业强镇,文化事业乐民”的全面建设小康之路。
二
南排河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代,地属齐国,“齐以鱼盐雄天下”。《史记》所述“兴鱼盐之利,齐以富强”,便是一例。汉代“万灶青烟皆煮海”的场景,更为一证。汉大商人刁间广集贫民“使之逐鱼商贾之利”。《盐山新志》载,北魏时代“傍海煮盐,盐灶多达余”。唐代诗人刘长卿赋诗“晚来潮正满,处处落帆还”。元朝诗人瞿祐《次直沽》,赞渔业之兴:“挂帆商泊秋风顺,旺网渔翁夕照间。暂依船空遥望处,青螺数点见山前。”《太平环宇记》载,“其时以盛产糖蟹、鲤、牡蛎、唇蛤驰名天下。金鳞紫蟹,任意而得。”元至清初,海、淡水鱼业两旺,尤以大宗海产品鲙鱼、对虾而著称。历代名流争相赋诗赞美,元宋讷诗“夕阳野饭烹鱼釜,秋水蒲帆卖蟹船”。明杨文卿和李萼留有:“村旁烟开千顷碧,网随潮落片帆斜”、“网罟浪花腥,鲜味盘中集”的诗句,清王庆元也写有“听说海船昨日到,鱼虾转贩羊尔庄”。当代亦不乏歌咏海堡生活的诗文篇章,如关家堡村民王之文有诗“鱼跃虾跳蟹亮夹,七汉搭伙把网插。西风清拂潮落去,金银满滩乐渔家”。李家堡村王作营先生咏渤海“春阳和煦春潮平,纤纤细波映碧空。沙鸥翩翩迎风舞,樯帆朵朵顺水行”。昔日渤海岸边渔盐之盛况可见一斑。
三
据考证,南排河镇所辖的21个行*村庄,其建村时间晚于陆地上建村时间。从20多部家谱序言和已有的文字资料、一代一代的口碑传说都可推断,“靖难”之役后渔盐区域一片凄凉,鲜有人迹。史载:惠帝建文年(公元—年),燕*来往沧盐,遭到南场灶民抗拒,燕*赤其地,海丰诸场荒废。永乐初迁内陆居民实之,占地谋生,重立场灶。几代后逐渐迁徙他乡,或亲属相帮,或人多地少而就近移居。从李家堡村王氏族谱、沈家堡村夏氏族谱、大辛堡王氏族谱、高氏族谱的记载中,可知他们的先世来到海边生活的时间约在明万历年间至清乾隆年间。明万历初年,宰相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清理土地与人口,重新登记,于是又搞了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期间海边有人居住,或是附近居住的村民季节性捕鱼,搭个铺临时居住而已。另外史载,明永乐以后,明王朝以倭患为由,采取‘禁海’*策,焚毁出海船舶,阻断海外交通,实行闭关锁国。兵部车驾主事刘大厦甚至烧毁郑和下西洋的档卷资料。清朝建立后,一度实施“迁海”法令,制造沿海五十里无人地带,“片帆不许下海”。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年)部分解除“海禁”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小型木帆船的使用,近海捕捞能力得到提高,专业渔民进一步增多,渔村逐渐形成。以此推断,沿海形成村庄的时间应在明朝万历年间至清乾隆年间,二十一个渔村的沿革和家谱中迁徙资料可予以佐证。
四
清末至民国间,渔民难敌天灾人祸。民国八年(公元年)和民国二十八年(公元年8月11日)的两次海啸,淹没陈家堡和杨家堡两个村庄,前范村只剩一栋房屋。其他各村损失惨重,各村人口锐减。加上落后的生产条件,简陋的船网工具,手工作业,又遭受日伪侵扰,生命安全没有保障,过着极其艰苦、贫穷而又危险的生活,大部分逃往外地谋生,沿海一片凄凉。贾家堡村有渔民歌谣:“昔日贾堡一派荒凉,跛船破网海内漂荡。堡主渔霸凶险猖狂,渔民血泪汇入海洋。三檩土房透天亮,一个锅台两个炕。夜间盖着破纹帐,一口破缸渡饥荒。渔民苦、渔民难,大人孩子泪不干。流泪如同网出水,滴滴泪水流满渤海湾。”正如民国二十三年(公元年)张元第著《河北省渔业志》所载:“......然数十年来,迭遭兵匪战争诸灾,人民涂炭,贫困至甚。尤以沿海边陲各地,盗贼猖獗,永无宁日,渔户破产,民不聊生,强邻逼迫,随地侵渔,*府既不闻不问。官府复对渔户增捐增税,剥削备至。如沿海船捐征收处之征收船捐,航*局之征收渔船丈量费、检查费、注册费,渔业管理局之征收牌照费,海防指挥部之征收临时出巡费等杂项税,不胜枚举。*治愈劣,渔民负担愈重,生活愈艰,渔业愈衰,盗匪愈重,缉捕愈难,因果循环,不就轨道,危险之状,有如燎原。”
五
解放后,渔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和*府十分重视渔业生产与渔民生活条件的改善,渔业生产得到发展。年沿海渔村的民主改革全部完成,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并逐步建立各级水产机构。年渔村组织互助合作组,渔民有了自已的船和网,但有的渔民仍旧给人家打工,两级分化严重。于是在上级*委的支持下,歧口区*委在大中小三个堡成立渔民合作社。诞生三个初级渔业合作社:前唐家堡村李宝仁渔业社,西高尘头渔业合作社,关家堡渔业合作社。受到华北局好评并派工作组给予指导。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28个渔村共人(包括马棚口、上古林村和一营官兵)。至年初,建成初级渔业社24个,渔船余艘,70%的渔民入社。年,建成6个高级渔业合作社。其间,渔村改造落后渔具,推广“多斗网”、“方口网”等先进捕捞网具和操作方法、技术。捕捞生产能力持续增长,年捕捞量2.8万吨,是年的4.5倍。
此后至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渔业水产品产量没有大的增幅。但捕捞工具有较大改进,渔船实行动力化,化纤渔网代替天然纤维渔网。养殖业初见端倪。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在农村的各项经济*策,在生产经营上推行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以后又实行大包干和船网工具折价归个人或联合经营。年前后,各村渔船和网具全部作价卖给渔民个人,由渔民自行组织生产,自已买船添网。彻底解决出工不出力,分配中吃“大锅饭”的问题。至此,海洋捕捞生产基本变为渔民个体和渔船个体为主的经营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水产事业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局面。渔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年8月,东高头村民张金生购置渔区第一艘钢壳船,计9个股东,每股元。
海洋捕捞业所利用的自然水产资源是公有的,而进行捕捞作业的是私人或股份联合体。这种公有资源与个体捕捞的矛盾,曾推动捕捞者改革船网工具,增强捕捞能力。但却因过度捕捞破坏了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又加上工业污染、入海河流水量减少等原因,使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减。调整渔业生产结构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年前后,就渔业生产中存在的分散作业、生产资料利用率低、集体协作意识弱、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市委、市*府成立“*骅市渔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办公室”。从制约渔区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入手,分析渔区经济动向,重点研究捕捞业与养殖业,生产资料的效能与资本积累运作及合作经济的潜力。如何跳出无折旧、低积累、高消费的渔区分配模式,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促进渔区经济走商品化、专业化、社会化、现代企业的制度轨道,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因渔船作业的个体性和生产资料的分散及思想观念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渔区的改革试验收效甚微。
年后市委、市*府确立“经营体制由单一分散经营向股份制、集约化转变;海洋捕捞业实现船体由木质小船向钢质渔轮转变;捕捞区域由近海向远海、由国内向国外转变”的渔区改革工作思路。出台《关于促进渔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这一思路和意见,镇*委、*府积极宣传引导,在渔民自愿的基础上,推进资金与人力之间的股份合作制度。1年,市财*拔付万元用于购买钢壳船的贷款贴息,鼓励渔民购置钢质渔轮,赴远海作业。至年通过贷款、集资和入股筹集资金购置钢质渔轮5对,实现捕捞史上的飞跃。此后,钢质渔轮逐年增加。年,部分渔船进入韩国海域作业,走出国门。年,组织渔船赴日韩海域、*海、东海、南海作业取得新突破。并在山东石岛建立了捕捞生产指挥部。“内外互补,远近结合”的捕捞格局基本成型。
在发展捕捞业的同时,渔区人民不断拓展海水养殖业,在各级*府的大力支持下,尤其是年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援建的项目投入使用,一片片虾池开垦出来,一座座苗种繁育厂建立起来。养殖业给渔区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掀起耕海牧鱼的蓝色革命。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年以后,接连遭受虾病侵袭。渔区人民不等不靠,抓养殖大户,扶产业科技龙头,鑫新等一批科技示范龙头企业落户南排河。大胆引进新品种,摸索新的养殖技术。在历经日本车虾(斑节虾)、南美白对虾、梭子蟹的品种试验更新后,当前以虾、蟹混养为主导,纯天然虾病无公害放养模式渐趋成熟,取得可观效益。年,海参育苗及养殖取得零点突破,为渔区养殖业注入新的血液。
南排河镇工业起步晚,基础薄弱。上世纪60年代,仅有几家渔船修造及织网、电子组装工厂,地毯厂。随着渔业的兴盛,80年代中后朝,水产品冷冻贮藏加工业快速兴起。冷冻厂成为南排河工业的主力*,一度建起冷冻加工厂56家,是渔区经济的辉煌时期。年,当时的歧口镇和赵家堡乡被省委、省*府命名为乡镇“百颗星”,成为*骅经济最活跃、最繁荣的区域。由于渔业资源的衰减,90年代中后期开始,冷冻加工走了下坡路,渔区开始加大招商引资上项目力度,全力推进渔区产业转型。在此基础上,年开始,南排河镇明确“海洋产业富民、新兴工业强镇、文化事业乐民”的发展理念。抢抓机遇,倾力打造资源排河、海上排河、文化排河....规划南排河工业聚集区和三大产业园区,集中精力引进物流、风电、石油天然气、再生资源、船舶修造等一大批朝阳产业项目。逐渐形成以能源项目为龙头,海洋捕捞、水产养殖、精深加工、盐业、海洋运输、貂狐养殖和出国劳务等产业为支柱,搭起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架构。成功举办“首届渤海湾.南排河渔民文化节”。挖掘、弘扬、传承优秀的渔区民俗文化,集中展示渔区发展成果。推出了“渤海蟹城”——开放之城、活力之城的新名片,成为渔区文化产业的盛事。
发展潮生催人急。得天时之机、地利之先的南排河镇正以强烈的发展意识,加快建设环渤海经济强镇。海堡渔村独特的地域和自然资源昭示着南排河镇的崛起,未来的南排河将是一座富有海洋风情、生态宜居的现代滨海城镇。
沸腾的渔港,前进中的南排河镇。
鹜落霞飞晚潮平,
百舸争归浴东风。
车如流水人如织,
渔市灯火彻夜明。
寒暑易节,春秋成序。南排河镇在腾飞!
第一章总纲
沿海二十四堡*骅沿海渔民以民谚的形式形象的表述由南往北呈条状分布的大小二十四个村落,俗称二十四堡。民谚说道:“狼冯杨,徐大小,关陈季,范刘贾赵李沈唐,张高歧,马唐白”。狼:狼坨子;冯:冯家堡;杨:杨家堡;徐:前、后徐家堡;大小:大辛堡、小辛堡;关:关家堡;陈:陈家堡;季:季家堡;范:范家堡;刘:刘家堡;贾:贾家堡;赵:赵家堡;李:李家堡;沈:沈家堡;唐:前、后唐家堡;张:张巨河;高:东、西高尘头;歧:歧口;马:马棚口;唐:唐巨河;白:白沙头。
历史沿革的变迁,二十四堡也在变化。先是遭遇海啸而消逝的村庄有杨家堡、陈家堡、唐巨河、白沙头。由其他村庄衍生出的新村庄有新村、渔沟、排河,新建南排河居委会。区划改变的有新村、渔沟、狼坨子、冯家堡隶属沧州渤海新区管理。马棚口村隶属天津市滨海新区管理。
现南排河镇辖歧口、东高尘头、西高尘头、张巨河、后唐家堡、前唐家堡、沈家堡、李家堡、排河、赵家堡、贾家堡、刘家堡、后范家堡、前范家堡、季家堡、关家堡、小辛堡、大辛堡、前徐家堡、后徐家堡、辛立灶21个行*村和1个南排河居委会。
大事记年6月中旬,渔区开始推广“抗浪保安圈”和“眠桅法”等安全措施。
年5月19日,渔区遭风灾,死亡3人,损失达10万余元。是年渔区始用机帆船从事海洋捕捞作业。
年11月7日上午11时,渤海海面刮起八级东北大风。又正值海潮望日(农历十月十五),沿海岸多里长的海垱全部冲毁。沿海24个村庄21个村进水,3个村被水包围。只渔船被冲走,倒塌房屋间,其它损失达505元。
年1月28日,海挡修复工程开工。全县有1.4万名民工投入施工,2月16日竣工。
年,水产局海港养殖场从黑龙江省海林县横道河子野生动物饲养场引进种貂50只,为全县水貂养殖之始。
年,河北省海上流动气象站建立,服务范围包括*骅渔区。11月,南排河码头竣工,长米,泊位70个。港池最高潮水深6米,低潮水深3米。
年7月,*骅渔船修造厂制造的首只型钢壳机动渔轮下水试航成功。
年,在沿海潮间带试种大米草亩获成功。
年7月5日,农牧渔业部负责人林乎加、孟宪德视察*骅渔区。
年8月,联合国高级官员薛之平(中国派驻)来*骅对WFP—中国水产项目进行初步考察。
年9月5日,由组长布理克斯(法国人)、高级官员薛之平和翁绍尔(美国人)、雅普(菲律宾人)、OK俞等专家组成的WFP—中国水产项目评估组经实地考察,确定对*骅无偿投资方案。是年梭鱼人工孵化育苗试验在县养殖场首获成功。
年1月1日,WFP—中国水产项目破土动工。该项目建设内容:建精养虾池亩,沉淀池0亩,灌排水渠道米,涵闸座,桥梁13座,扬水站3座,立方米水体对虾育苗场1处,冷藏吨、急冻25吨冷库1座,输电线路20公里,生产生活用房平方米,技术培训2人次。
年4月19日,对虾流刺网改进及捕捞技术推广,通过省级技术鉴定。
年10月25日,国家海洋局与南排河镇在*骅沿海联合实施科研项目—扇贝养殖。12月,国家星火计划—中子辐射刺激鱼虾生长新技术在赵家堡乡获得成功。
年8月28日,《沧州日报》报道,由于青县小许庄造纸厂、沧县造纸厂、沧州市染料化工厂、农药厂、大麻沽线路板厂等企业排放污水污染海水,歧口镇亩虾池损失惨重。8月31日,南排河镇建成沧州地区第一个乡镇地面卫星接收站。
年4月14日,*骅市对虾养殖获全国“菜蓝子工程”单项成果银杯奖。10月10—12日,古巴人民共和国渔业部官员和专家一行3人到南排河镇进行海水养殖技术交流。
年8月15日,沿海遭受风暴潮袭击,多数村庄渔户被淹受灾,虾池被毁,损失近亿元。9月1日16时至22时,50年来罕见的特大风暴潮袭击沿海渔区。海水越过海挡向陆地推进4千米,平地积水1.2米,沿海四乡镇受灾,无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万元。10月30日,南排河镇捕捞公司院内钻探出矿泉水,其水质含多种矿物质,井深米。
年1月,歧口镇、赵家堡乡被河北省委、省*府命名为乡镇“百颗星”单位。
年8月20日,沿海遭遇11号台风,风力7--8级,阵风11级。冲毁虾池5.07万亩,原盐损失26万吨,海区海挡大部分冲毁。
年3月,南排河渔港开工建设,总投资2万元(年3月12日竣工)。
年,车虾与三疣梭子蟹混养试验项目在南排河镇获得成功。
年2月19日,南排河镇开通沧州市首家乡镇*府网站“*金海岸--南排河”。7月5日,南排河居委会断臂少年刘金,在昆明举办的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暨远南残疾人运动选拔赛上获米仰泳(l分30秒)与米仰泳(3分24秒)(s6级)两项第一。8月,河北省*府授予南排河镇为“村民自治模范镇”。11月1日,河北省*协主席吕传赞到*骅市调研海水养殖情况。
2年1月,镇渔业捕捞公司开辟海南三亚为基地的南海捕捞基地,渔获品种以带鱼、*花鱼、鱿鱼为主。南排河渔港码头一期续建工程通过国家验收。12月,南排河镇永利育苗二厂人工孵化海蜇获得成功,在河北省尚属首次。
年3月,南排河镇51艘渔船获得赴韩国专属经济区域的作业许可证。10月11日,沿海遭受特大风暴潮袭击。风力达10级以上,并伴有大暴雨,最高潮位达到5.6米,有71条大小渔船沉没或失踪,条渔船搁浅或损坏,大部分村受海潮侵袭,部分公共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损失达1.5亿元。
4年8月,国家农业部投资万元,在南排河镇建设国内首家梭子蟹原种场。是年渔区特困户落实城镇低保待遇,惠及户1余人。此后每年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5年8月25日,三疣梭子蟹原种场扩建项目通过专家组验收,成为河北省唯一一家省级三疣梭子蟹原种场。
8年为渔区60岁以上老人争取到城镇低保待遇,每人每月元低保金,此后每年依据各村实际情况动态调整。
年8月,南排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委会”称号。
年4月30日,南排河镇*委、*府组织17个村*支部书记去大连市庄河市参观海参养殖。5月3日,南排河镇*委书记张义振、镇长肖宝青一行4人到外交部领事司致谢。感谢在处置涉韩事故中,驻韩使领馆刘效洋领事及全体使领馆工作人员给予镇工作人员和船员家属的帮助和安慰。使渔民家属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关怀和帮助。外交部领事司保障中心副主任张洋亲切接待南排河镇一行人员。7月28日,首届渤海湾-南排河渔民文化节在赵家堡小学广场举行,8月2日闭幕。市文广新局、中石油大港油田、沧州外经公司、*骅边防大队、市电视台及各村组织丰富多彩的节目。
年,全镇享受低保人数人,发放低保金余万元。
第二届渤海湾·南排河文化节于年7月5日正式开始。文化节共持续8天,期间共组织文艺演出7场、医疗、技术和法律三下乡活动1场、室内展览3场、招商引资洽谈会和签约会各1场。
歧口村
概况歧口村位于镇*府驻地北15公里处,沿海高速公路、海防公路在村西通过。年12月,全村共有户(包括非农业户),人口人。其中男人,女人。姓氏个。村内街道硬化,南北走向的柏油路主干道宽4米,长3公里。近千米东西走向的道路4条。街道整齐,路面平坦。有中学、小学、幼儿园各一所。医院一处,床位50张,设施齐全。深机井7眼,自来水入户。清道光年初设集、逢一六日,粮食柴草鱼类等特产交易甚盛。民国二十二年(公元年)《沧县志》载:歧口村户,男人。女人。年,歧口村户,人。其中男人,女人。
村名民国二十二年(公元元)修《沧县志》载:歧河,土人名为西河,又名长港,距州治一百五十里。为沧境南减河并狼洼以下各洼及石碑河汇合诸水入海之总海口也。上溯十余里名曰张金沟,在牧猪港东,水落时有沟形,下通于海。旧有限海潮横堤一道,春堵秋开,旁出一支南引至岺子头约长五六里。汇合诸水(旧小南河、小西河、李二沟、李巴口子、小关沟、大李岔、小李岔)入海曰歧河口。因是多条河流汇集入海之地,故称此地为歧口(初称祁口)。后居于此地民众称村名为歧口村。
经济产业上以海洋捕捞、海水养殖、貂狐养殖为主,兼营其他养殖业。年12月统计,拥有各类渔船艘。海水养殖面积亩,养殖品种主要为南美白、斑节虾和梭子蟹。貂狐存栏总量只,育苗室7家、9水体。年,村经济总收入万元,人均纯收入为9元。
建设该村为原歧口镇*府驻地,村内生产生活服务设施齐全,道路通畅。有工业20摊,商贸超市家、住宿餐饮业13摊,交通业57摊,服务业65摊,建筑业1摊,文化广场、通讯设施、图书屋存书1册。
大事记清顺治十一年在歧口设巡防暸望台一楼,弓兵二名,骑兵一名。
清康熙二十年(公元年)设歧口镇,辖高尘头至直沽6个村庄。
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年),设歧口守备署和把总署。守备、把总各一人。
清光绪十年(公元年)2月,法人背盟,各海口严加防范,乐*移歧口,备法人。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年)2月,天津府提督曹克忠募兵3万。自天津至歧口连营里,在歧口设营4座,即朝营、乐字营、正营、副营。以备不虞。
年,歧口王鸿翰开设鸿翰诊所,擅长西医内科,为记载较早的医护诊所。
年8月16日,海防大队解放歧口村。
歧口保卫战:李景文、谢宗仁、张连基带领匪徒余人于年6月13—14日分水陆两路进犯歧口。一路百余人由小站草洼迂回歧口左翼,途中被击溃。另一路余人乘火轮2艘、风船10艘,携机关炮2门、水压机枪2挺、掷弹筒4个、轻机枪4挺。于14日由海上进犯歧口,火轮停泊后炮击口岸,大部在歧口南5华里处登陆,包围歧口。驻守歧口的海防大队,一面据险抗击敌船,一面截击北犯之匪,经3小时激战,将敌击退,毙敌小队长以下7人,获美式枪与大盖枪7支,海防大队无伤亡。
—年歧口为第八区驻地,歧口村分设解放、胜利、劳动三个行*村。
年5月,设*骅盐务处歧口盐务所。
—年,歧口三个村合并为歧口渔业生产互助联社。
—年底改称光辉渔业生产合作社,建华渔业生产合作社。
年,歧口渔船修造厂建造歧口公社第一艘木壳机帆船。名叫“大八万”。
年,称歧口高级渔业生产合作社。
年5月,在歧口建*骅县造船厂,境内始有机械制造业。主要从事渔船维修和制造。
年,歧口公社首次在渔业指导船上装置渔业生产电台。
年5月2日,歧口因风灾沉船1艘,5人遇难。是年村中打第一口机井(*用)。
年7月31日,歧口村建华大队发现霍乱病人,经治疗控制疫情,无人员伤亡。
11月10日上午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总参谋长罗瑞卿在河北省*区司令员马辉、沧州*分区*委王慎民、*骅县长李亚卿和县武装部长刘国钧等人陪同下,到*骅县歧口镇检查部队的*事设施和战备情况。并对战士边训练边劳动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下午,罗瑞卿和陪同人员乘车途经盐山返回沧州。
是年,中央决定搞“四清”运动,即:清经济、清思想、清*治、清理阶级队伍。由海*歌舞团组成的工作组进驻歧口村。运动期间,以解放前的经济状况划定每个家庭的阶级成分,共分七个阶层,即:渔业资本家、堡主、富渔、上中渔、中渔、下中渔、贫渔。富渔以上三个阶层为无产阶级专*对象,上中、中渔为团结对象,贫、下中渔为依靠对象。
年9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北京*区司令员杨勇,在北京*区作战部长张振川、66**长郑三生等人陪同下,乘坐直升飞机视察*骅县歧口至狼坨子的海岸线和海防情况。
年5月,歧口大队元件厂与日本“TwD”公司签订为日方生产万件微型可变电容器的合同。
年12月,生产队解体,年1月船网出售。年歧口镇统一出售渔船和生产资料。方法是各生产小队把船和工县上交大队,由大队、小队队长、保管、会计统一核算出每艘船的价格,张榜公布。并规定每艘渔船承担多少人才可以购买,自愿组合与大队协调各船人数,人随船走。防止渔船出售后,无力购买或劳力弱的渔民失去生活来源。按本生产队渔船定人员,其后由船长抓阄定人。
年4月12日,冀*渔号木壳渔船作业时遇大风,船上有船员7人。6人遇难,1人脱险。9月10日,歧口近海出现赤潮,呈棕红色,距海岸1千米,形成长20千米,宽15千米的不规则带状。
年4月2日,歧口村一渔船在渤海作业时遇风沉没,7人遇难。
年4月9日下午5时至晚7时,从50海区作业返航的号和号渔船因风浪过大相继沉没。经全力抢救,冀*渔号渔船8名船员获救,冀*渔号渔船9名船员全部遇难。
年歧口村村民范方树、韩宝伟、李之龙、李希廷购入钢壳船两艘,每艘16.5万元。
年,歧口村调委会被评为全国优秀调委会。该村20多年未出现民转刑案件、群体性械斗和集体上访事件,歧口经验以《难不倒的歧口民调》为题在《河北*法报》上报道。
2年6月20日,歧口赤潮监测站开始运行,是河北省第一个赤潮监测站,也是国家建立的10个赤潮监测站之一。
年建成省级新民居一处,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户型为80、、平方米。入住户。
年2月21日6人驾船出海到达位于北纬38°40`",东经°59`"包渔网生产作业,21日3点30分通讯联系无事,后联系中断。2月24日11时20分发现作业网具现场机油飘浮物,疑似船沉。2月26日救助发现沉船。6人全部遇难。
村籍名人录
白风城男,汉族,歧口村人。解放前加入中国共产*。曾任教师,乡、镇、社长,*骅县工业局局长。已病故。
赵宪纲男,汉族,歧口村人。*骅县民*局局长。已病故。
丁好明男,汉族,歧口村人。水利部西北水利工程集团工程师。已故。
赵福春男,汉族,歧口村人。*骅县工业局局长。已病故。
李文坤男,汉族,歧口村人。赵家堡公社社长。已病故。
刘鹤祥男,汉族,歧口村人。盐山县交通局局长。已病故。
刘义龙男,汉族,歧口村人。海堡管理区主任,乡长。已病故。
王少红男,汉族,歧口村人。曾任公社主任、乡长、镇长。已病故。
韩云平男,汉族,歧口村人。曾任公社主任、乡长、镇长。渔业公司经理。已病故。
陈国森男,汉族,歧口村人。歧口镇副镇长,南排河镇人大主席。已病故。
朱春华男,汉族,歧口村人。年入伍。曾任歧口盐场场长,已故。
王金池男,汉族,歧口村人。总后勤部师职转业,**府办公厅工作。已退休。
赵福东(7.11—),男,汉族,岐口村人。年入伍,曾参加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随四野部队南下参加解放海南岛战役。后转业至广东湛江市,任吴川县委办公室主任。交通部湛江港务局处长、副局长等职。已退休。
赵福华(.5—),男,汉族,岐口村人。年2月参*入伍,年5月选入中国第一批海*。在渤海学院进修半年后被任命为舰艇轮机长。年提升舰艇艇长。年转业到北京中国科学院任基建处仓库主任。年调天津市塘沽区大沽船厂任厂长。年任帆船渔业管理站(原海洋渔业管理处)股长。已离休。
孙连捷(.10.11—),男,汉族,歧口村人。年8月毕业于首都经贸大学。工作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任安全卫生检查局局长;经贸委安全科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已退休。
赵福森(.7—),男,汉族,岐口村人。中共*员。年入伍,新彊*区空*某部飞行大队长。转业天津市塘沽区,任司法局局长。已退休。
白风堂(.10—),男,汉族,歧口村人。赵村公社副书记,市经委主任,*协副主席。已退休。
白风廷(—),男,汉族,歧口村人。工作于天津广播摄影电视台记者、记者组长,后任有线电视台台长。主任记者,于年退休。
王学桐(.8.24—),男,汉族,歧口村人。年9月毕业于*骅师范。年12月参*。年3月在沈阳*区坦克学校教练学校学习,第二坦克学校助教。坦克第12师*治处干事、指导员,团*治处副主任、主任、*委。任兰州华山基地*治部主任(副师)、*委(正师)、主任。
宋振波男,汉族,歧口村人。*骅县*委办副主任,县人民银行行长。渔区工委主任,市统战部部长,市*协副主席。已退休。
刘学秀男,汉族,歧口村人。曾任赵家堡公社*委书记,歧口镇人大主席。已退休。
孙相田男,汉族,歧口村人。市水产局副局长,内贸公司经理。已病故。
刘义铎男,汉族,歧口村人。市盐务局副局长,开发办副主任。已退休。
王占铎男,汉族,歧口村人。*骅市农业银行行长,已退休。
王占斌男,汉族,歧口村人。市渔区工委副主任。已退休。
韩宝来男,汉族,歧口村人。歧口镇*委纪委书记,市计生委副主任。已退休。
孙义田男,汉族,歧口村人。年2月入伍,服役于河北*区通讯连,电台台长。*骅县人武部参谋。转业市工商局南排河分局长。已退休。
范振兰(.6—),女,汉族,中共*员,歧口村人。曾任*骅县妇联主席,旧城公社*委副书记,周青庄公社*委副书记,歧口公社*委副书记,*骅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市人民*府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已退休。
李守信(—)。男,汉族,歧口村人。大学教授。香港景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冀鲁驻港同乡会副会长。天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宋有生(.1—),男,汉族,歧口村人。年2月入伍,服役于河北*区通讯连,电台台长,*骅县人武部参谋,营职。转业市劳动人事局工会主席兼社会保险局局长。已退休。
赵世常男,汉族,歧口村人。年入伍。威海水警区团职,已退休。
王希祥男,汉族,歧口村人。年入伍。威海水警区团职,转业威海港务局。
李金良男,汉族,歧口村人。年入伍北京*区干训大队。五龙酒店总经理。
韩宝菊(—),女,汉族,歧口村人。酷爱绘画剪纸艺术,师从傅作仁、仉风皋教授。中国剪纸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人才研究中心研修员。河北省民间艺术大师。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被收藏。获首届“中华巧女”称号;剪纸论文荣获第三届剪纸艺术展览会银奖;《天女散花》荣获铜奖;并编写《中国剪纸》。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渤海渔村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宋有洪(.6—),男,汉族,歧口村人。中共*员。泊头师范学校毕业。任歧口村小学教师。*骅县企业整顿办公室干事,县委农工部干事,县委研究室研究员(副科级)。*骅市委农工部副部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赵村乡*委书记,市*府副市长。市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东光县委副书记、县长,任丘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长,沧县县委书记。沧州市*府副市长,现任沧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著有《县域经济纵横谈》、《母亲》。
史义庆(.10—),男,汉族,歧口村人。河北省供销社监察室主任。
陈金玉(—),男,汉族,歧口村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工作于北京市西城区委。腾驹达(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烈士英名录
周子安(—.8.25),男,汉族,歧口村人。年2月入伍,年8月25日,解放兰州马家山牺性。
高玉马(.7—.8.25),男,汉族,歧口村人。年2月入伍。年8月25日,解放兰州马家山牺性。
王占贵(6.8—),男,汉族,歧口村人。民兵,年牺牲于歧口西洼。
倪宝文(5.2—.5),男,汉族,歧口村人。年2月入伍。年5月牺牲于朝鲜战场。
李国栋(.1—.5),男,汉族,歧口村人。年2月入伍。年5月牺牲于朝鲜战场。
孟宪云(.2—.5)男,汉族,歧口村人。祖藉吕桥海新村。年2月入伍。年5月牺牲于朝鲜战场。
历届村班子任职表
姓名
性别
职务
任职时间
备注
王占鹏
男
书记
.10—.8
王占鸿
男
书记
.7—.6
胜利社
王占鸿
男
书记
.7—
建华大队
王占凯
男
书记
.7—.12
歧口大队
张锡茂
男
书记
.1—.12
李寿成
男
书记
.1—.12
张锡茂
男
书记
.1—.5
孙树田
男
代理书记
.6—.7
张锡茂
男
书记
.8—.1
孙树田
男
书记
.1—.12
刘树英
男
书记
.12—6.3
赵金池
男
书记
6.4--.4.
陈连付
男
代理书记
.4—.1
王学秋
男
书记
.1.21—
刘好义
男
村主任
.8—.12
歧口村会计
赵连永
男
村主任
.1—.6
农会会长
王宝玉
男
农会主任
.7—.10
劳动村
刘鹤义
男
村主任
.7—.10
胜利村
白恩泽
男
村主任
.7—.10
解放村
陈立德
男
村主任
.10—.11
歧口村长
王连才
男
村主任
.11—.12
光辉社社长
陈国华
男
村主任
.12—
建华社
王连才
男
村主任
.1—.12
高级社社长
赵福祥
男
村主任
.1—.6
歧口大队
王占凯
男
村主任
.7—.12
胜利大队
曲连成
男
村主任
.7--
建华大队
王占凯
男
村主任
.1—.12
建华队
张锡茂
男
村主任
.2—.12
建华队
李寿成
男
村主任
.1—.12
范振东
男
村主任
.1—.12
李寿成
男
村主任
.1—.6
高玉河
男
村主任
.7—.6
赵福禄
男
村主任
.7—.1.4
韩宝玺
男
村主任
.1—.12
王永桂
男
村主任
.1—.1
陈连付
男
村主任
.2—.4.
刘会洪
男
村主任
.4—至今
王占祥
男
秘书
.12—
光辉社
王少孟
男
秘书
.12—
建华社
王少孟
男
秘书
.1—.12
高级合作社
王少孟
男
秘书
.1—.12
渔业合作社
刘风文
男
秘书
.1—.5
渔业合作社
刘昌盛
男
秘书
.6—.12
渔业合作社
王学鸿
男
秘书
—.12
胜利队
梁永春
男
秘书
.1—
胜利队
张之成
男
秘书
.1—.12
建华队
白风贵
男
秘书
.1—.12
歧口大队
梁永春
男
秘书
.1—
歧口大队
范振东
男
秘书
.1—.12
歧口大队
张金合
男
秘书
.1—.6
歧口大队
周芝松
男
秘书
.6—
歧口大队
域外人士
于立波(籍贯不详,海防连连长),男,汉族。年在抗洪抢险中,他看到歧口船厂的护堤被洪水冲决。抢堵决口的土和装土的麻袋被水冲走,决口越来越大,眼看上百万元的船厂就要被冲毁,存有几百万斤粮食的粮库就要被洪水淹没,东、西高尘头两村渔民多户人家生命财产和*队营房就要被洪水吞没,在关键的时刻他不顾危险跳入水中做成人墙,经昼夜奋战堵住了决口。保住船厂、粮库、营房和东、西高尘头两个村,受到抗洪庆功大会表彰奖励和部队嘉奖。
张小三(.4—),男,汉族,江苏铜山人,年12月入伍,歧口边防派出所所长兼歧口村*支部副书记。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公安边防部队群众工作标兵、优秀派出所警官,全省公安系统三基工程建设先进个人、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沧州市第二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等诸多荣誉。
张小三辖区歧口村有户、人,是河北省最大的渔村。都说群众工作难做,而小三却把做群众工作当作一件十分快乐的事儿。他每年都坚持挨家挨户走访三遍以上,凭借一双勤腿、一张甜嘴、一副笑脸和一股缠劲,成了最受群众欢迎的贴心人。老百姓有矛盾纠纷,都愿意把小三找来说道说道,8年,他接手群众纠纷起,调解成功起,被辖区群众称为“张降温”、“神调”。他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三心”、“四力”、“五沟通”的“张小三工作法”在全总队进行了推广。
歧口考
以盛产鱼虾等海产闻名遐迩的渔镇歧口,在汉及以后的近两千年间,曾是渤海湾西岸的重要港口。惜的是史书记载寥寥,几乎泯灭。
歧口在汉时,因地处章武县域,称章口,位于章武和东平舒两县交界处,是古滹沱河入海的地方。后漳河入海口被淤塞,改道北流汇入滹沱河也由章口入海。至此,章口成为华北平原滹沱河以南地域全部河流的入海处,因而成为汇江海航运的枢纽。《十六国春秋》载:“章武郡临海,舟辑可通出于辽西临渝(今山海关)”,其海口就在章口。《旧唐书》一百四十五卷载:“李忠臣平定河间安史叛*,以步卒五千自雍奴(今武清县)为苇筏过海转战,累日遂收鲁城(今乾符)”,亦由章口登陆西进的。《宋史·河渠志》九十五卷载:“舒知白建议,请予泥沽海口、章口海口,置海作务造舟”。《魏书·地形志》载:“浮阳郡章武县下,有大家姑祠,俗称海神,或麻姑神”。此庙宇座落在今大麻沽村。《郡国志》载:“汉武帝东巡至此祀麻姑。”大麻沽村向东35公里便是章口,正扼航道咽喉,时在此建大规模的海神庙,正说明江河海运在当地所占的位置。
近年,歧口以西地带发现汉至清代墓葬及出土文物表明,此地属章武,经济繁盛。
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年)章口改称乾口。五代周显德二年(公元年)后改为歧口。唐代为御奚、契丹游牧部落骚扰,在北方驻守重兵。粮饷由江南海运至渤海,在泥沽口转运幽州、蓟州最为便利。因此,江河海航枢纽改址到泥沽口。金元后,河北平原河流,全部由宋代后出现的大沽口入海,江河海航运进入以天津大直沽为中心的发展阶段,章口也就失去它原有的地位。
东高尘头村
概况位于镇*府驻地北14公里处。年12月,全村共有渔业户户,人口人。其中男人,女人。姓氏个。*员人。东临渤海湾,西连西高头村,南与张巨河村接壤,北与歧口村相连。海防公路、环渤海高速公路在村西南北纵贯。捷地减河自西向东经村入海。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
村名《*骅县地名资料汇编》(年版)载:清乾隆年间,高姓来此立村,此地为海滩淤埝积沙荒尘,遂取村名高尘头,后分东西两村,东村称东高尘头。后张姓由旧城大郭庄迁来,李姓由山东埕口迁来,孙姓由望海寺迁来。今姓氏以张姓、王姓、高姓为主。
高氏家谱序:修于年。序,明永乐二年(公元年)高祖从山东青州益都迁来,这位爷乳名叫高尘,排行第四,故起村名高尘头。前有高四代后有王福生,因此高、王二家。高家失谱原因,高尘头在公元年农历八月十七日解放,到年春开展四十天土改运动,打土豪分田地时谱书被烧掉,从此高族一切历史就失传。执笔高恩秀。
经济以海洋捕捞、海水养殖、貂狐养殖为主。年12月统计:拥有木壳船艘,海洋运输船7艘。海水养殖面积亩。养殖品种主要为南美白、斑节虾和梭子蟹。育苗室33家,总水体45水体。冷冻加工厂7座,总容量吨。貂存栏量只,狐存栏量只,貉存栏量只,猪存栏量只。年村经济总收入万元,人均纯收入元。
建设该村街道硬化,给水设施畅通,供电设施齐备。有工业9摊,通讯门市3家、医疗诊所5家、购物超市家,住宿餐饮业7摊,交通业36摊,服务业25摊,休闲广场2处、图书屋存书1册。
大事记年春,船长李景田从事张网作业时突遇台风,阵风12级。村民张连玖率全体船员舍身救起遇险船上6人。张连玖获河北省劳动模范称号,并获由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奖状(奖状今失)。
年,村购置第一艘机帆船,船名“歧口渔船3号”,船长王德民。
年3月,村第一口机井竣工,告别土井水。位于老村东南侧。
年8月,村购置渔区第一艘钢壳船,船主是张金生,9个股东,每股元。
年2月20日,东高头冷库被盗海虾33箱零8盘,价值3万余元。后侦破。
年12月12日,东高头村冀*渔号船船长高相海,带领全体船员不畏7-8级东北风,与几米高的巨浪,在山东省东营港口东2海里处,奋力营救起被巨浪打翻的山东省无棣县埕口镇水沟村鲁无渔1号船的6名船员,赢得山东省无棣县埕口镇水沟村领导及渔民的高度赞扬,并送牌匾给东高头村委会。
村籍名人录
高福顺(5.7—.5),男,汉族,东高尘头村人。赵家堡副社长。已故。
王捷程(7.2—.12)男,汉族,东高尘头村人。原武汉*区空*参谋长。已故。
王连朋男,汉族。东高尘头村人。交河县武装部部长,已故。
张连来(.7—),男,汉族,东高尘头村人。*骅盐务局副局长,退休。
高树贵男,汉族,东高头村人。年,在支援运西抗洪抢险中,奋不顾身,先后抢救出灾民人,被评为抢险抗洪模范,出席地、县两级英模表彰大会。在支援献县李村抢险中,另有一只船突然漏水,船上的妇幼25人就要被水吞没,他立即开船赶到把25人救出,并将自已的被子棉袄给冻得脸发白的孩子们盖上,使他们脱险得救。在藏桥抢险时,一位武装部长在指挥群众转移途中,不慎被激流洪水冲走,他见情况紧急潜入水中将其救出,并将落在水中的手枪及其他物资捞出归还本人。在抢险救灾中,他有26天发高烧。仍战斗在第一线,事绩感人,评为抢险英雄。
王连义(.2—),男,汉族,东高尘头村人,中共*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中国旅游学院教授。先后任国家旅游局科长、处长、主任,从事外事和旅游工作。
张金华(.2—),男,汉族,东高尘头村人。*骅人寿保险公司副经理。退休。
邵长利(.5—),男,汉族,东高尘头村人。中校,转业山西大同。退休。
王连敏(.2—),男,汉族,东高尘头村人。空*研究所正团职,离休。
王德文(.2—),男,汉族,东高尘头村人。南排河镇人大主席。退休。
张玉岭男,汉族,东高头村人。*骅市检查院副检察长(正科)。退休。
李树桥男,汉族,东高尘头村人。秦皇岛市水产局副局长。退休。
李宝山男,汉族,东高尘头村人。秦皇岛市水产局副局长。退休。
高志彬(.6—),男,汉族,东高尘头村人。北京*区后勤部副师职,大校*衔。离休。
沈连群(.6—),男,汉族,东高尘头村人。福建福鼎市海*某部团长,上校*衔。
高金忠(.6—),男,汉族,东高尘头村人。南排河水产局工会主席,退休。
王云河(.3—),男,汉族,东高尘头村人。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纪检副书记,一级警督。
王吉洪(.1—),男,汉族,东高尘头村人。正营,少校。转业于*骅法院。
张金强(—),男,汉族,东高尘头村人。中共*员。河北省劳动模范。个体养殖户,致富不忘乡亲,不忘社会。多年来,他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