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史上,被战斗民族修理的“战斗民族”:苏芬战争全镜解读
一代国士孔祥熙
近代史上极为尴尬的翻页:八里桥之战
诺门坎会战全景回望:苏*和日*到底谁更厉害?
日*与苏*的战争外交:张鼓峰会战综述
中央*官学校教导总队殉国记之前传:突击群战术与胡迪尔
少为人知的 :由松骨峰战斗看长清之战
少为人知的 :万岁*浴血白马山
日苏博弈阴影下的九·一八事变
印度专题:
从第三次印巴战争,看东巴、锡金、藏南和克什米尔
中印年边境战事:详解克节朗河谷之战
最新:新四*往事:在皖南事变之前的叶挺*长和项英副*长。
从七七事变到偷袭珍珠港:漫谈日本民粹往事
悬系中国命运的武汉大撤退
广岛原子弹事件75年:由李梅火攻到原子弹爆炸
最新:告别八十年代:我们的排球女将
告别八十年代:追忆年流行歌曲与影视的点滴
告别八十年代:*植诚起义
上期:日本投降,从8月15日到9月3日
八一三纪念日:向上海的那段史诗般的战史鞠躬
太原会战的句号——祁县子洪口旧战场勘察记述
谁挑起的淞沪会战:漫谈抗战大背景下的淞沪会战
戴笠与特务处的淞沪会战
9月3日,这个日子对中国而言,是一个起点
忘却他们,于心何忍:从《八佰》谈起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之《八佰》前战:蕰藻浜,桂*大反击
胡宗南和第1*的淞沪会战
详说电影《八佰》之外的四行仓库之战
淞沪会战:川*出川,赴国难,打国仗年,中条山会战期间,正在*河北岸机动的日*。
中条山,位于晋南,南临*河,东西衔接太行山、王屋山和华山,大致东西横亘,山势狭长,故名中条山。
就战略位置来看,中条山俯瞰中原,分割晋南、豫北,在抗战期间,为国*主要基地,向东防御,实为西安和大西北的战略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进入年,随着抗战局势变化和皖南事变爆发,在日*相对强势盘踞的山西,中条山战略地位变得愈加重要。
对中方的八路*、晋绥*和中央*而言,中条山处在晋南高地,不仅可以瞰制豫北、晋南,屏障西安和大西北,同时,因为当时八路*、晋绥*和中央*各自对峙侵入山西的日*,是以,在地理上,中条山也是分划各家抗日*队势力的地理分水。
同样,中条山对日*也极具战略价值。
对日*而言,占据中条山则意味着日*在晋南、中原的兵团连成一片,同时,日*还可以据守中条山控制太行山南段、王屋山等要隘,威胁陇海线和*河渡口,既可随时西叩潼关,也可分割、挤压山西及中原的八路*、晋绥*和中央*各自防区。
是以,抗战期间,中条山被各家抗战*队视为"关系国家安危之要地"。
然而,在年5月的中条山会战中,驻防中条山的10余万国*还是被日*突袭击溃,唐淮源、寸性奇、王竣、梁希贤、陈文杞等高级将领阵亡殉国。
关于这次中条山会战,战后评价多多,很多人熟悉蒋介石说的一句话:
中条山会战是抗战史上的耻辱。
流传至今,蒋介石这句评论流传网络,也被误读,颇为惋惜。
其实,历史上的国*在中条山会战惨败的远近,存在诸多*事、*治问题,这些问题既出在日*方面,更出在国*方面。
客观去看,在抗战相持阶段,南方长江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国*组织对日的会战的规模、次数,均远超北方战场。
中国南北方抗战战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既有长江战场也是日*的主要入侵战场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南方长江战场的诸多战区,战前存在的桂*、川*、湘*、黔*、滇*等派系,在抗战中基本实现了*令、*令的统一。
反之,在年的晋南地区及中条山地区,事实上,八路*、中央*、晋绥*各防一地,因为在抗战的*略战略上存在较大的分歧,并没有实现形式上的*令、*令的统一。
当时的中条山防务以中央*为主,而其防区周边,更有晋绥*、八路*、西北*等防区,因而,在战役上形成体系的中条山防区在战略态势上,确实没有形成体系。
没有形成体系防御的防区,一旦大战,就很危险。
年,日本重点攻击南方长江战场。
山西局势相对平静。山西晋绥*也就得到了休整、补充的宝贵机会。
战前,阎锡山自中原大战之后,经历下野和再次复出主持山西**,山西地方排外情绪一度高涨。抗战爆发,阎锡山及其部属守土抗战,态度鲜明,一度以主力死拼日寇,损伤惨重。
至太原会战结束,晋绥*几乎失去战力。
于是,在山西的抗战力量明显分化为中央*卫立煌部,八路*及晋绥*等三家联合抗战局面。
因而,在抗战相持阶段,阎锡山得到休整、补充机会,以山西地方出钱出力,一厢情愿启用各方阵营的山西本乡本土人才,投入血本倾心培养、重组了山西新*。
阎锡山本意企图壮大晋绥*,借以挤压、消化重庆、延安对山西抗战大局的影响。
不料,新*组建之后,时日不长,就已经渐显分化态势。
阎锡山极为不满。
于是,阎锡山转身又开始寻求与重庆重新合作,一方面优待到山西抗日的川*、滇*、桂*,一方面排斥八路,疏远陕*、豫*。
——值得一提的是,阎锡山主*山西,固然取得较大的经济成就。但是,自年红*东征,南京*府调动10个师进入山西开始,阎锡山以他的排外思想为根本而主*山西,也就给山西抗战带来了潜在的危机。
抗战爆发,阎锡山在其影响力明显弱于重庆、延安的情况下,居中其间,沿袭中原会战时期的*阀套路,时而联合不免自作聪明混乱了山西抗战大局。
在太原会战之前,阎锡山通电联合延安抗日,意图借八路*入晋抗战,抵消南京方面对山西地盘威胁。
太原会战结束,阎锡山在重庆、延安之间游移不定。
然而,随着重庆方面将中条山防务由阎锡山的二战区划归卫立煌的一战区,以及山西新编的新*日愈转向八路*,作为雄心勃勃的老牌*阀,阎锡山也就再无强腕独统山西的可能。
可见,抗战进入相持阶段,虽然山西抗战少有大战,但是山西抗日大局已然潜流暗涌。
年,为抗战大计,国共发生空前重大分歧。
山西新*改编为八路*后参战了百团大战。
是年,12月,阎锡山急于重新掌控新*,策划、爆发了晋西事变。
彼时,重庆大本营向全国各站区下达冬季攻势命令,全国各地激战连连。然而,山西没有什么动静。
山西没有动静,一是因为晋绥*在抗战初期战损消耗惨重,几无战力;二是阎锡山及其二战区对重建的山西新*确实已经失去了有效控制。
晋绥*旧*、新*矛盾一触即发。
12月3日,晋绥*第6集团*陈长捷部与山西新*决死第2纵队、*卫第旅发生冲突。
12月6日,在八路*晋西支队支援下,晋西南新*成立了拥阎抗日讨逆总指挥部,与晋绥*第61、第19*武装冲突,升级为战役级作战。
此后,该部新*通电脱离二战区,突围到达晋西北,归建八路*。
于是,阎锡山终于找到新*抗命口实,决心撤换干部,借以收回山西新**权。
在未经妥善、周密准备下,第二战区派出了素以职业*人榜样的孙楚就任主要由新*编成的第八集团*总司令,前往新*督阵。
年冬,孙楚奉第二战区长官部命令,率领第三行署机关人员及集司警卫部队数百人由秋林出发,绕道河南,从渑池渡河到达新*主要集结地阳城。
孙楚,后来在内战中被俘,年与廖耀湘等68人被特赦,年1月病逝于太原。
孙楚,为晋*名将。
他在晋绥*各派将领中素以正统*人自居,几乎不介入*治派系斗争,在晋绥*将领里面有公正人之称,统兵执*更是颇得各方美誉。
第6集团*陈长捷部与山西新*、八路*发生激战,阎锡山严令孙楚控制新*第1、第3纵队。
于是,作为几乎空架子的第八集团*司令孙楚,只好铤而走险,带领警卫部队前去接受部队。
如影视剧《亮剑》李云龙闯楚云飞司令部那般,孙楚亲自带着警卫10余人,每人脖子上挂着手榴弹,飞骑忽然冲进了新*第3纵队总部。
很快,孙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拘捕、禁闭了新*第3纵队总部人员,控制了新*第3纵队。
随后,孙楚根据阎锡山命令,强行下令,要求该部参加冬季攻势。
就此,晋绥*旧*、新*矛盾进一步激化不可收拾。
孙楚以*人不干*只抗日为由,只好强硬分编新*第3纵队。
——这支新*颇具战力的精锐纵队,一部被孙楚改编,一部被解散,剩余部分投向八路*。
晋绥*旧*与新*冲突一直延续到年1月中旬,双方在晋中地区发生规模化激战。最后,新*在八路*第旅主力和总部特务团支援下,顺利击败晋*。
至此,阎锡山嫡系晋绥*在山西抗战大局日趋式微。
晋西事变期间,作为方面*主帅,卫立煌主掌一方*事,所部自然也就介入地方纷争。
卫立煌、阎锡山、八路*等三方相互博弈、斡旋之间,阎锡山虽然心痛新*远走,但是均衡厉害,出于自保,也就与与八路*谈判,达成妥协,同意了新*正式独立于晋绥*之外。
按照双方谈判,这部分新*在晋东南由八路*重新部署。
后来,该部为主力编成了陈赓的太岳兵团。
至此,自卫立煌出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起,中条山根据地的*事管辖权属于第一战区,地方*权归属阎锡山山西行*体系。
中条山防区**分割,矛盾更是此起彼伏。
晋绥*守护吕梁山根据地看上去与中条山互为犄角,唇齿相依。
山西有表里山河之称,地形复杂,尤其适合展开山地游击战。
然而,随着金宪章、张济、陈长捷等部脱离晋绥*防区,晋绥*新*也基本被改编,阎锡山除却心烦意乱之外,晋绥*吕梁山根据地缺乏可战*队,自顾无暇,也无法顾及晋南战区。
这一期间,虽然同属国*,卫立煌与阎锡山两部分却成各自分割,互不往来的态势。
在年后,日寇加强中原攻略,重庆大本营随之调换一、二战区防务。
在这次兵力布局中,孙蔚如第4集团*、陈铁第14*、李家钰第47*等部应急河南战事,因而调离了中条山防区。
本来,中条山一直是重庆大本营拟图北线进出对日作战的最重要基地。
重庆大本营调整中条山防务,调本拟调出一部,再以*埔系精锐刘戡等部由陕西向东调动,换防、填补中条山。
然而,碍于第二战区守土思想,陕西中央*各部无法成行,这一计划最终无法落地。
精锐调离,剩余守备部队各类机关多、医院多、番号多、新兵多、装备差、缺粮秣,**分隔,中条山防区与周边防区更是互不往来,一待战时得不到有效策应、支援,可见中条山防务空虚,一目了然。
最后,重庆方面只好要求孙蔚如第4集团*、陈铁第14*、李家钰第47*等部在调往*河以南的中原战场,在应急作战之后,酌情再由豫北北渡*河,回防中条山。
看似,这一计划并无不妥。
然而,*情万变,年5月,日*突袭中条山,正是抓住了国*这一兵力调动、布防的空挡。
日*以三路突袭,拉开中条山会战帷幕,而国*仓促之间,中条山防区、吕梁山防区、太岳山防区、*河防区等中央*、晋绥*、八路*各方平时疏于联络,*令*令不畅,都处于各自为战态势。
之前,山西日*抽调主力南下中原、长江战区,因而在山西维持现状之下,曾经数次以旅团规模,对中条山进行牵制性攻击。
这类攻击规模不大,虽然不曾得手,但也混淆、影响了国*方面对日*攻击决心的判断,侦察、了解了国*防御的破绽。
所以,中条山会战爆发前夜,重庆大本营由*统情报得知大战在即,虽然有多预案迎战日*,苦于鞭长不及,既无法及时调动第五战区兵力回援中条山,也来不及调动陕西精锐东进迎战……
最后,重庆方面只好寄希望于山西各方配合,力求守防中条山不失。
当时,重庆电示阎锡山部,也请驻重庆的苏*总顾问崔可夫将*出面找周总等人协商。
然而,*令不畅,太岳兵团和第一战区、中条山防区方面似乎并没有达成一体化作战的方案。
由此,何应钦对太岳兵团的机动更是感到不安,在协同一、二、五战区开会,何应钦即主张以4个*,配置于太行、太岳地区方向,正对太岳兵团主力布防。
日*野炮阵地。
何应钦假设,这样布阵,一旦*河以北发生战事,这部国*即可归建二战区,又或者第五战区吃紧,这部国*也可南下归建洛阳防务。
看似两全,实则皖南事变之后的国共敏感时期,各方惊疑不定,作战计划颇为蹊跷。
是以,日寇重兵三路对中条山发起闪击、合围,并没有得到中条山防区周边数十万国*的牵制,袭扰,最终一剑穿心,得手中条山。
据日本方面《中国事变陆*作战史》记述称:
此役,日*只用21个小时即占领了国*防守的最重要的渡河点垣曲,截断了国**河南北的通联。
此后,在用35个小时后,日*对整个中条山国*各部完成了的外侧包围,用40个小时即完成了内侧包围。
换言之,即日*从5月7日傍晚开始行动,到9日中午,即全部完成了对中条山近20万中国*队的双重战役合围。
至此,缺乏作战主力,*火粮秣本就匮缺,医院、兵站、机关等后勤单位的中条山根据地,在几乎得不到任何战略性支援的态势下,陡遇日*分进合围,已然大祸降临。
日*山地运动。
双重合围之后,以空中、远程强大火力配合下,日*在中条山进行反复拉网扫荡——期间,周边一、二、五战区,分属国共两*,以及晋、陕、豫等各派*阀各部在惊疑中,对日*闪击合围只好守土观望。
重庆方面心急火燎,连连电示各部,然而,几无效果。
当时,第五战区在河南靠近*河的陕*孙桐萱部,也是一支靠近中条山战区的齐装满员的生力*。
然而,孙桐萱部熟悉地理,靠近战场,最终还是隔岸观火,按兵不动坐等会战结束。
中条山惨败致使卫立煌声誉受损,撤职查办。
——后来,卫立煌调往五战区协助指挥时,这位陕*的司令官孙桐萱率3万余主力负责郑州防务,却被不足2千人的日*几个大队攻击,掉头就跑。
是时,名誉受损的卫立煌目睹陕*溃败,愤然大骂孙桐萱,严令他带领第3*团发起逆袭,收复郑州。
当时,卫立煌带着卫队,亲临前敌,拔枪督战。
孙桐萱见卫立煌背后督战,无奈之下,只得统率全*3个师,拼死向郑州猛扑,结果,日*确实人数太少,也就被孙桐萱轻松击败。
由此可见,中条山期间,如是卫立煌在战区,能够亲自督战兵强马壮的孙桐萱驰援中条山,中条山会战也不至于惨败如此地步。
中条山会战可谓抗战期间,北方抗日战场最为惨烈的一战。
日*拉网扫荡中条山期间,不仅唐淮源、寸性奇、陈文杞、梁希贤等将*陷入重围,奋战不已,先后战死,或自戕殉国。在作战部队少,后勤人员多的战场,中条山的很多的一、二战区机关、医院等等后勤单位几乎遭遇团灭。
因为中条山战区有着太多的后勤单位和非战斗人员,因而国*在这次会战伤亡、被俘,遭遇损失尤其惨重。
是役,国*战死4万,被俘3.5万,并且最终失去了中条山天险。
日*进犯山西。
惨败之余,这次会战期间,日*一路重兵穿越一、二战区多个防区,翻山越岭,远袭中条山西线,在*事上尤其显得不可思议。
为此,蒋介石远在重庆,由备战开始,不过十来天便眼睁睁看着败局铸成,愤恨交加之下,喊出中条山战役是民族抗日的耻辱,确属事出有因。
抗战相持阶段,中条山天险在北方抗日战场之重要,犹如三国时候的荆州。
荆州丢失,刘备再无力两路北伐。
同理,中条山天险失守,重庆大本营丧失北线进出的基地、天险,就此只好放弃北方反击日*,专心致意打好南线战场了。
同时,因为丧失中条山天险,重庆大本营也不得不在潼关部署防务,以近十万大*扼西安门户,以战略保卫秦岭安全。
这个重兵布放,历史上,也容易被认为是重兵围困延安。
于是,太岳兵团布局重点也随之针对性调整到中条山方向。
——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不断抽兵南调,在投入中条山会战时候编成的10万精锐的日*第1*,也就随之渐渐减少,甚至不足2万人。
此后,日*逐步收拢点线防御,太岳兵团顺势推进,在中条山根据地及侧翼也就站稳脚跟,发展壮大起来。
失去中条山根据地,国*在北线失去战略基地。虽然在滇缅战场和南线战场打得出色,但是抗战结束,国*南线主力,以及陕西胡宗南部却难以与中原战场连成一片,更难实现战略策应。
反之,占据中条山根据地,太岳兵团也就有了后来刘邓大*挺进中原之时,最早出动,南下河南的跳板。
可见,中条山会战及中条山得失,对历史影响之大,并不局限于抗日战争。
有空有闲,不妨点转,鸣谢情谊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