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沈阳青铜短剑文化概述
TUhjnbcbe - 2021/3/23 21:30:00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         http://m.39.net/pf/a_4639051.html

沈阳

青铜短剑

关键词

沈阳地区、青铜文化、新乐文化、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

摘要:

早在年前,我国的辽宁地区就已步入青铜时代。辽宁各地区青铜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彼此间又存在着不同程度、非常复杂的内在联系。而作为青铜文化象征的重要器物之一青铜剑,在辽宁也有不少的考古发现。沈阳作为辽宁的省会,也出土了不少青铜器,本文将从沈阳地区考古发现的遗址,主要是新乐遗址和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的出土文物来分析沈阳地区青铜文化发展水平,讨论沈阳地区在东亚的重要地位。

辽宁省历史悠久,古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辽宁地区就有人类劳动、繁衍、生息活动。约在年前,辽宁地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年前,我国的辽宁地区就已步入青铜时代。沈阳新乐遗址和出土的大量器物,显示了辽宁在原始社会末期的繁荣景象。朝阳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距今约年,从出土的祭坛、积石冢、神庙和女神彩塑头像、玉雕猪龙、彩陶等重要文物得出,这里存在一个初具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标志着辽宁地区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而沈阳作为辽宁的省会,早在三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沈阳地区已有人类活动。年前,就有中华民族的分支先民在此农耕渔猎,繁衍生息。20世纪50年代以来,沈阳地区青铜时代的考古发现不断涌现,沈阳地区青铜时代早期的考古发现主要有高台山文化、新乐上层文化以及顺山屯类型、法库湾柳遗存、老虎冲遗址部分遗存等,其中有些文化遗存甚至延续到西周初期。根据目前所知材料和最新研究成果,沈阳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大体可以分为早晚两期,早期距今到年,约相当于中原的夏代到商代末期,即夏商时期,晚期距今到年,约相当于西周初到燕国设五郡之前,即两周时期。可知沈阳地区历史也十分悠久。

沈阳新民市境内发现北崴青铜时代遗址,出土了迄今为止东北地区年代最早的青铜短剑。北崴遗址为青铜时代新乐上层文化,距今约至年,也是目前东北地区发现最早的青铜剑。北崴青铜时代遗址位于沈阳新民市法哈牛镇巴图营子村东米处一处沙台地的北部,沙台地北部叫北崴子,遗址由此得名。遗址距蒲河1.3千米,是蒲河流域的一处青铜时代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年在遗址发掘面积平方米,发现了青铜时代的2座房址、2个竖穴土坑墓及5处瓮棺墓等,出土了大量夹砂陶片、少量石器、极少量青铜制品,其中就包括这把青铜短剑。同时北崴遗址出土的扇形铜斧石范证明当时已能大量铸造铜器,说明了沈阳地区是当时东北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沈阳新乐遗址,是一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村落遗址,房址密集,每隔3米至5米就有一处,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新乐文化遗址位于沈阳市皇姑区,现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地点就在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公园西门外米处。新乐遗址从年开始进行考古发掘,至今已40余年。经过几代考古人的努力,出土了木雕鸟、筒形罐、斜口器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物,新乐遗址体现了沈阳丰厚的历史文脉,是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新乐遗址将沈阳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溯到余年前,填补了辽河下游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空白,对于见证辽河文明的繁荣和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研究具有非凡的意义和价值。

新乐遗址发现的青铜器数量总数在20件左右,最多的是法库湾柳遗址,其次为新民大红旗,其余五处地点的发现均比较零星,所发现的青铜器主要有工具、武器、生活用品等,种类不是很多,远不及中原同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所发现青铜器主要处于商代前后,这些青铜器有些受到中原系及北方系青铜器的影响,但仍具有地方自身特点应该属地方自身产物。有专家指出的,辽河流域的“北方式青铜器”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当地青铜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且法库县发现陶范说明当时沈阳地区本地已有能力铸造青铜器。总之,沈阳地区在商时期已经出现了青铜铸造业,青铜铸造技术已脱离原始状态。从青铜器造型风格及细部特征等方面可以看出,当时青铜铸造技术已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进步性。

大约在夏代的中晚期经商及西周前期,沈阳地区分布着高台山文化、新乐上层文化、顺山屯类型、老虎冲遗存等青铜文化或遗存。当时郑家洼子青铜短剑文化类型尚未到来,这些青铜文化竞相发展,相互影响,不但延续了沈阳地域的人类历史,而且使沈阳地区的青铜文明光辉绚丽多姿。之后沈阳地区早期的高台山文化、新乐上层文化等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以后,到西周初期前后总体上进行了迁徙,这一地区也逐渐被新的青铜文化所占据。这支青铜文化以东北系青铜短剑为典型遗存,以郑家洼子遗址及墓葬为集中代表,尤其是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大墓,其规模之大,出土随葬品之多最为引人注目。

郑家洼子文化,以最早发现于铁西区郑家洼子而得名。郑家洼子地势低洼,多沼泽,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郑家洼子遗址是一处以青铜短剑为典型特点的地方青铜文化,位于沈阳西南于洪区内,东距沈阳站约5公里,南距浑河3公里。年在郑家洼子北部的肇工街遗址,出土了27件青铜器,包括一把短茎曲刃短剑、一件T字形剑柄、10个十字形节约、9件带钮镜形饰、4件双月形饰、两个凿子、一柄斧子。年,又出土了一把曲刃青铜短剑。年8月,沈阳考古工作者在第三地点发掘墓葬14座,著名的青铜短剑墓——号墓葬就是这次考古工作发现的。该墓出土铜、陶、石、骨器共42种件,是目前出土东北系青铜短剑墓葬中规模最大、遗物最多的一座。

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是目前所见出土东北短剑的墓葬中规模最大、出土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该墓葬为大型土圹竖穴棺椁墓葬,棺椁之间置放着大量随葬品:西侧置放一个剑椟,内有两把曲刃青铜短剑,另有一面铜镜,铜簪、骨簪各一对,北侧置放弓囊,内有两张弓、一束71支箭,弓弭以骨片制成,箭镞为三棱形铜镞;东侧置放3件陶壶;南侧置放4套马头用具。棺内有一具人骨,根据体质人类学研究结果为一位五六十岁的老年男性,头上脚下各立一面大型铜镜形饰;身上置放4面略小的铜镜形饰;头顶有铜簪、骨簪、小石串珠;颈上、胸前佩戴大石串珠;右腰佩一柄带铜镖木剑鞘的青铜短剑;右膝旁置放刀囊、斧囊,内放刀、锥、斧、凿等;髌骨以下、胫骨四周、脚骨上,均排列着铜泡,显然是死者靴子上的饰物,靴子早已腐烂,但铜泡却留存下来;脚骨左侧,还有一束箭,共98支。墓葬所处时代,经考古学家研究认为在春秋末期。目前墓主人的真实身份还是一个未解之谜,经考古学家推断墓主身份可能为燕国贵族,或者是当地部族*事首领。

墓中出土的青铜短剑是典型的东北系青铜短剑曲刃剑。曲刃剑广泛分布于东北地区,其最早出现不晚于中原地区的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最晚则可到战国时期。曲刃即青铜剑的刀刃为曲弧形,两边刃中有明显凸起的节尖,曾在辽宁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发现。日本学者把这种短剑称为“辽宁式铜剑”,中国学者则称之为“双侧曲刃短剑”、“丁字形青铜短剑”或“短茎式曲刃短剑”。

郑家洼子青铜短剑文化不仅代表了沈阳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也将沈阳地区的青铜文化推向了灿烂辉煌的顶峰,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青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战国中晚期以后,随着燕国向东北地区开疆辟土及燕文化的东渐,沈阳地区的青铜短剑文化开始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

像是高台山文化、新乐文化、郑家洼子青铜短剑文化等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众多,形制独特,造型精致,不仅延续了历史,还体现了沈阳地区青铜文化的繁荣,在古代东亚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后人留下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1.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沈阳考古发现六十年》

2.吕*《中国北方系青铜短剑研究》

3.冷兵器研究所《北方戎狄与中原兵器科技交流的证据:辽宁出土古青铜剑鉴赏》

4.新乐遗址博物馆、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新乐遗址发掘报告》

5.郭大顺《辽河流域“北方式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

6.张树范《从考古发现看沈阳地区青铜时代早期的手工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沈阳青铜短剑文化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