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经济日报看工业名城如何锻造生态蓝广东
TUhjnbcbe - 2021/2/6 10:13:00

在惠州生活,看「惠州新闻」

5月11~12日,十多家中央及省主流媒体采访团,以“新常态新发展新惠州”为主题,围绕“创新惠州”、“生态惠州”、“文明惠州”、“信用惠州”和“法治惠州”深入惠州进行采访,把惠州良好的城市形象,全方位展现给全国人民。今日,《经济日报》在头版推出报道:《看工业名城如何锻造生态蓝——广东省惠州市绿色跨越发展之路探析》,探索惠州“电子石化名城”与“山水生态丽城”并行不悖的秘诀。海口、拉萨、惠州……环保部发布的今年一季度全国空气质量状况监测数据显示,在74个重点监测的大中城市中,惠州位居空气质量相对较好的城市前3位。近年来,惠州已持续稳居全国74个重点监测大中城市空气质量前列。经济上行,生态向好,二者兼得的并不多见,地处珠三角的惠州市是一个代表。这座与广州、深圳、东莞毗邻的工业新城,拥有中海油惠州炼化、TCL、三星电子等“巨无霸”企业,形成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全球每8台手机就有一台是惠州产,惠州已然成为全球重要的手机生产制造基地和产业集聚区。“十二五”期间,惠州经济总量接连突破亿元、亿元,年均增长12%,在广东省内的位次一路攀升,并稳居第五位。惠州“电子石化名城”与“山水生态丽城”并行不悖,有何秘诀?绿色坚守“惠州蓝”不是一天炼成的绿树蓝天,白云飞绕,惠州市惠城区金山河里小鱼翻起涟漪。“以前河边臭气冲天,都不敢靠近,整治后变成了后花园。”近日,正带着孙子在金山河畔游玩的市民陈录科告诉记者,这里已是健身休闲的好去处。近年来,惠州大手笔进行“绿色投资”,每年投入20亿元种树、20亿元治水。“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更像是鱼与水的关系。‘水’干净了,就能引来‘大鱼’‘活鱼’;生态好了,就积蓄了发展活力和优势。”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说,惠州坚定绿色发展定力,坚持走“五位一体”绿色跨越发展道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得以让工业新城和山水丽城有机统一。“惠州蓝”是惠州市民头顶的常客。(来源:市林业局)惠州对生态的坚守一以贯之。在多年实施“生态旺市”战略的基础上,年,惠州进一步明确“绿色发展”思路;年,惠州鲜明地提出推动“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惠州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保住了绿水青山,也为绿色发展预留了充足空间。年,一家美国企业准备投2亿美元在惠州设厂,其化学需氧量排放虽符合国家环保标准要求,但达不到东江流域更严格的标准,最终被惠州坚决拒绝。惠州市环保局局长*水祥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全市环保部门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超多宗,每年项目环保否决率超10%。据估算,这些项目要是落户,可带来数百亿元的工业产值与数十亿元的税收,而惠州并没有动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住了绿水青山就可以有金山银山,在惠州已成共识。惠州市通过理清绿色发展思路,使绿色理念引导绿色实践、以绿色规划规范绿色实践。在试点建设“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和创建“国家生态市”过程中,惠州创新推出“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大批村庄“脱胎换骨”。如今,惠州市共创建国家级生态镇46个、省级生态县区2个、省级生态镇53个、各级生态村个。全市森林覆盖率61.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平方米,空气质量稳居全国74个城市前十,近岸海水水质广东省内最优……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惠州的常态,惠州还是广东省首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地级市。坚守生态底线,不是让老百姓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年,惠州GDP和财*收入分别是年的1.8倍、2.6倍,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5年来累计民生支出亿元,年均增长27.7%。在惠州,市区景点、公园全部免费开放,全民共享绿色福利。“不买门票也可每天漫步惠州西湖景区,幸福感很高。”陈老伯说。正因生态与经济、民生同步提升,当地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惠州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4次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绿色实践“发展”与“美丽”并进共赢初夏的海风凉爽宜人,蓝天白云下,大海碧波荡漾,旁边的石化区装置林立却毫无违和感,石化大道林荫中鸟儿不时出没。走进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广东唯一入选国家重点建设的石化产业基地——惠州大亚湾,记者看到,世界级生态型石化基地雏形初现。依托龙头项目,大亚湾石化区吸引了来自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翘楚进驻。目前,大亚湾石化区已落户项目78宗,总投资亿元。其中园区内有世界强投资企业10家、投资项目31宗。大亚湾石化区。《惠州新闻》记者王建桥摄就在这样一个石化主战场,环境依然良好。环保部的监测数据显示,年大亚湾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8%,同比上升3.8%,位列环保部在惠州所设5个监测站点之首。蓝天白云,如何得来?当地干部透露,大亚湾石化区安全环保设施投入累计超亿元。正因中海壳牌和中海油惠州炼化的技术、环保和安全标准严格,在中下游企业招商时从源头严把关,瞄准引进世界化工强企业和国内化工50强企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提升环境容量,也是倒逼转型升级。”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全力调结构、促转型。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惠州实施“产业培育计划”,着力打造“2+2+N”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全链条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走进惠州德赛集团下属的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公司,1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大型自动化机器自行运作。该企业多名员工中,有多名是研发人员,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总额的10%,通过技术创新,正加速迈向工业4.0。德赛西威董事长陈春霖表示,正是改变模式,大幅提升了效率。通过创新驱动,惠州加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9.2%和43.6%。同时,惠州专利申请增幅连续6年居珠三角第一,连续5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今年还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眼下,惠州新一轮绿色发展蓄势待“飞”。该市把创新驱动落实到发展上,将仲恺国家级高新区、惠州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韩(惠州)产业园区、潼湖生态智慧区进行“四区联动”,力争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绿色保障用法治红线守护生态底线穿城而过的东江是惠州的母亲江,也是香港、深圳、东莞等地万人口的饮用水源。为此,惠州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使东江惠州段长期保持地表水Ⅱ类、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一条江,立一部法。”获地方立法权后,惠州谋划更高标准建设生态水系,首部地方性法规便聚焦东江支流西枝江的保护。6月1日起,《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将正式施行,一些破坏西枝江水质的行为将受到法律惩处,同时将建立西枝江水系健康评估基本指标体系,定期进行“体检”。市民喜欢在西枝江两岸晨练。《惠州新闻》记者王建桥摄这种对污染说“不”的定力,源于惠州市以法治红线守护生态绿线的决心。多年来,惠州严格贯彻落实《环保法》这个“硬”法,向环境污染“亮剑”。5年来,共立案处罚环境违法行为0多宗,处罚金额1.5亿元。年以来,惠州关停重污染项目个,重污染项目年淘汰率10%以上。惠州实施了环保审批负面清单制度,出台了《惠州市招商选资环保指引》和《惠州市企业投资管理“负面清单”》,从源头严控污染源。对引进的项目实行“三个一律不批”:不符合产业*策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不符合相关规范和功能区划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不符合节能减排的环保标准和总量要求的项目一律不批。惠州还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三个限批”,对涉及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项目实行限批。“生态优先,规划先行。”陈奕威介绍,惠州率先出台实施市级低碳生态规划,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土利用规划中,推进“四规合一”。同时,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红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让绿色发展有章可循。据了解,惠州市还完善系列制度设计,调整“指挥棒”,把9项生态指标纳入领导干部评价体系,实现“绿色自觉”。播下的是生态的种子,改善的是生态的环境,提升的是群众满意度,带来的是科学发展。绿色生态优势正成为惠州招才选资引智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惠州新闻》记者*俊琦摄大家都在看

?*府要买套房来公租!房租最高省98%,快看您能租吗?

?惠城5年投入20亿元新扩建学校,今年启动的5所在你家附近吗?

?惠州机场年内再开1~2条航线,国际航线首选韩国!

·END·

惠州新闻

来源:经济日报

《惠州新闻》编辑方程秋妹妹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转载请注明:惠州新闻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日报看工业名城如何锻造生态蓝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