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沧州晚报
定位精度高
控制难度极大
今年33岁的姚猛,年从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工作。他从一入职就开始陪伴嫦娥五号,到现在已经8年了。一次次面临难题,一次次攻克难关,姚猛对嫦娥五号有着特别深的感情。今年终于等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刻,姚猛既紧张又兴奋。对于执行嫦娥五号探测器任务的航天人来说,虽然很多动作已经在地面模拟试验了四五百次,但真到了月球上,机会只有一次。根据轨道设计,嫦娥五号落月后只有48小时的时间来完成月面任务,随后就必须从月面起飞。这关键的48小时,承载的是航天人多年的打拼。月表取样环节的最关键点,是要稳妥地把表取样本从初级封装容器放入到密封封装装置中。这既关系到能否保住前面所有的工作成果,也决定了后续月面上升等一系列动作能否按原计划进行,而这需要极其精密的计算,确保指令的精准。负责幕后精调工作的姚猛和他的伙伴需要完成这关键的一步。姚猛操纵一个展开将近4米长的机械臂,要准确抓到容器。这个过程中,定位精度需要达到两毫米,还必须考虑月球引力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控制难度极大。同事们都称姚猛为“精调手”。“看他抓取容器时,一厘米一厘米地调整,心也跟着揪得紧紧的。”一位同事说。姚猛在接受央视采访时慨叹:“这是最后一个环节,放进去才能大功告成。”连续30多个小时不眠不休,姚猛和伙伴终于圆满完成了任务。在自律中成长
姚猛的父亲姚秀杰告诉记者,姚猛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工作8年了,以往姚猛不仅在外面,在家里也很少谈到他的工作。这次嫦娥五号受到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