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奶品消费不可比
专家解释我国奶业新特点
国家发展改革产业研究所所长马晓河在日前召开的“鲜奶标识与奶业健康发展研讨会”上提出,我国奶业是农业发展和食品消费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同时中国的奶业消费,有着自己的文化结构。
他认为1996年以来,我国的奶业飞速发展,超过了其他任何产业。牛奶的增加是两倍,羊奶和其他类奶,增长速度达到两倍以上。其次,消费增长迅速,而且消费增长要快于国内供给的增长。从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的奶业消费市场增长了2.5倍,超过了奶类产品的增长。第三,进口增长突飞猛进,这一时期以来,我国的奶粉进口增长了5倍,乳清制品增长了4倍,可以说现在进口的增长远远快于国内供给。
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关键在于拉动奶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是城市需求。90年代以来,城市居民的需求收入弹性一直大于1。从1990年到2001年,城市居民需求收入的弹性是1.22,也就是说,城市居民每增加一块钱的收入,有两角二分用于消费,收入弹性很大。这一时期,城市居民每增长一个点的支出,他用于牛奶的消费增长是1.5%。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农村的消费,从1990年到2002年底,农民的奶业消费增加了50%,它的消费弹性比例大概占1%,也就是说,农民支出每增加1%,它用于奶的消费的增加也是1%。而同时用于其他食品消费的增加是下降的,所以说目前奶业增长快关键在于需求。
马晓河提出,当前奶业的供求市场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还原奶的存在,关键原因在于市场供小于求,我们的需求远远大于市场的供给。还原奶有市场需求和存在的空间,就有市场的活力。解决还原奶的问题关键是解决市场秩序,问题是在管理上,而不是供给上。应该从制度、标准、检测和标志上分开,让消费者能看清是还原奶或者是鲜奶。第二,目前还原奶的供给过多,就是供给增长速度过快,挤了鲜奶的市场和人民的消费。要防止供给增长过快,防止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这就要注意,由于鲜奶的基地建设和加工速度远远跟不上还原奶的生产,同时,基地建设又远远滞后于鲜奶加工的建设。鲜奶厂建得过多,鲜奶的生产源、基地的建设过慢,所以才出现了还原奶的生产过快。在农业里,奶业资本进入的门槛较高,所以鲜奶和还原奶发展得过快,直接导致了市场过剩、资源浪费和资本浪费。
最后,他强调现在许多行业专家,包括一些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的奶业消费有很大的市场前景。这里面有个概念需要澄清,中国奶业消费有它独特的文化结构,不能跟西方比。现在很多行业专家指出,目前我们国家的奶业消费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13,是发达国家的1/37,我们的消费差距很远,我们的需求空间很大。这个概念是错误的。中国人的消费结构,跟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是不一样的。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是以植物食品为主,是典型的亚洲型消费,它跟欧洲型的以动物食品消费是不一样的。即使中国人均GDP达到了两万,他的牛奶消费也不会赶上发达国家。所以,这种比较是不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