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今日沧州
TUhjnbcbe - 2025/6/27 10:00:00

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

——“沿着运河看古今——沧州作家运河行”活动侧记

千年运河,有过气象万千的繁盛,也有过舟稀鞍冷的困顿,而伴随着运河一直流淌的,是那一条源远流长的文脉。11月5日至6日,沧州文研会、沧州市作协和本报联合举办了“沿着运河看古今——沧州作家运河行”活动。参加活动的作家沿着运河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品,一路感受大运河沧州段厚重的历史和正在焕发的勃勃生机。

公园里欣赏如画美景

运河风景美如画。

在市区清池南大道与九河路交口附近的运河边上,有一片惹眼的绿色,不少市民在这里悠闲漫步。这便是大运河生态修复与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展示区。

伴着晨曦,作家们来到这里。天蓝、草绿、水净,尽管已近初冬,园内仍一片葱茏。“这里绿化太好了,环境适宜,鸟儿随处可见。尤其是三五成群的喜鹊,或悠闲地在草坪上散步,或振翅在上空回旋……”感受着大运河焕发出的新活力,史丽娜的心情也随之雀跃。她之前专程来这里采风,她说:“每次来都觉得是美的享受。”

宋灵慧家住献县,头一天晚上刚从外地回到家,第二天早上5点多又出门赶来参加活动。“‘沿着运河看古今’,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近距离地体会运河魅力,我觉得不虚此行。”

大巴车从市区驶向南皮香涛公园。这是南皮县面积最大、文化气息最浓的综合性公园,以清末重臣、洋务派代表张之洞的别号“香涛”命名。

公园中心位置矗立着大型张之洞雕像,雕像南侧的文化墙以铜雕工艺展示了张之洞生平功绩。

崔新宇看得格外细致,她说:“张之洞是南皮人,我的家乡也在南皮。今天来到我的故乡,有一种本能的亲切感。”

运河风光美,但景色各有不同。东光县南霞口镇京杭古运河畔的万亩氧生园运动休闲森林公园里,成片的杨树林色彩绚丽,木栈道曲径通幽,婚纱摄影基地风情浪漫,运河人家别有洞天……森林公园内所有项目都自成风景,赏心悦目,令作家们流连忘返。

闸坝上寻觅中华智慧

大运河沧州段由南至北一路蜿蜒而来,不仅散发着独有的人文风貌,而且每一段水渠都闪耀着古人的智慧,每一处闸坝都折射出古代先贤观照国运民生的家国情怀。

丽阳之下,东光谢家坝遗址让人震撼。

这道曾经抵挡了无数次洪水袭击的运河大坝,早已失去昔日的功能。河道里一汪浅水潋滟清澈,静默地注视着运河两岸百姓生活的变迁。

大家站在5米多高的坝体巡堤大路上,忍不住走下去,近距离地摸一下这里的堤坝,掬一捧这里的运河水。弭晓昕在坝底捡了一个枯树根,颇有艺术感的造型令她视若珍宝,她说要带回家放在电视柜上。“家里来了客人,可以讲讲这个树根,讲讲谢家坝,讲讲我们的大运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运河古今。”

几千年来,中国大运河以水波为曲,桨帆为歌,传唱着人类水利发展史的壮歌。她用不可胜数的减河、闸口等配套水利工程,标记下代代传承的中国工匠精神以及令世界叹为观止的中华智慧。

位于南运河上的捷地减河与捷地分洪闸便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中国先人把闸、坝、减河完美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利工程,“弱则蓄使壮,盛以减其驶”,彰显了中国古代水利技术的高超与绝妙。

时光流转,用现代眼光凝望捷地闸,它早已从原来的水利设施演变为文化遗产。捷地闸所内,很多与之相关的古诗词及名家名言、书法被印在文化墙上,“运河千里长,沧州万家春”“京杭大运河,镌刻在大地上的一行史诗”……大家细细品味着。

运河边体会经济发展

流淌的运河水,有力地推动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播、社会的变革,将杂技文化、红木文化、工农商业文化等串联起来,形成了兼收并蓄、包容多样、独具魅力的运河文化。

作家们来到青县司马庄村。这个村庄被大运河环绕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全村主要街道及公路、田间路、坑塘周围均进行了绿化,丰富的水资源和高比例林木覆盖率,营造了村庄独特的小气候。司马庄还依托优质特色蔬菜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在青县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内,鲜艳的七彩甜椒、顶花带刺的水果黄瓜、皮薄多汁的樱桃番茄……运河水润泽下的蔬果应有尽有。“这是芝麻菜,浓浓的芝麻味,真神奇!”“有机可口,好想留在司马庄做一只幸福的兔子”……作家纪梅和白文霞品尝着蔬菜新品种,赞不绝口。

古时,大运河漕运的繁忙和南北物资的融汇给沧州带来了经济的繁荣,还衍生出沿线丰厚的独具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比如红木文化、杂技文化等。

在吴桥大运河民俗文化展馆内,大家依次参观了运河人家展馆、运河两岸风物馆等。王连宗儿时在农村长大,看着火镰、鼻烟壶、煤油灯等一件件老物件,童年记忆被唤起,他有说有笑地和同行者分享着。

同行的还有沧州市文物局专家郑志利,他全程为大家讲解着相关知识。大家也围在他身边不断地交流。

续写运河新篇章

在泊头清真寺,看着寺内的一景一物,吕宏友感触颇多:“泊头清真寺素有‘华北第一清真寺’的美誉,规模大,影响广,知名度高。清真寺距离京杭大运河只有米,已然成为沧州运河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这里驻足,更能感受到运河文化的包容和广博。”

大家还参观了青县盘古寺。悬挂在大殿内的一副对联吸引了大家的目光。盘古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是华夏文明史上颇具系统性、典型性的文化资源和宝贵财富。

大运河珍藏着岁月发酵成的美酒,酝酿出一个又一个运河之梦。让世世代代的沧州人梦萦魂牵……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入挖掘和保护有形、无形的文化遗产,续写千年运河壮美篇章。

城与河相融,水与民相亲,奔流不息的古运河正在焕发勃勃生机……

记者李圣哲

说古论今话感受

白文霞:

运河就是家

是最美的乡愁

一个城市有了一条河,就有了无限的情感上的依恋。我很幸运,在运河边长大,而且运河不只是我这一代人的梦,也是我父亲那一代人割舍不掉的情结。所以这一次行走运河的活动也得到了我父亲的情感支持。因为在一代又一代的沧州人心里,运河就是家,就是心里最美的乡愁。

姚凤霞:

做用思想

丈量运河的人

站在河岸,秋风瑟瑟。不禁想起了当年为了生活在运河边徒步跋涉的纤夫。伴着铿锵有力的船工号子,他们弯腰,躬腿,一步一步努力前行。他们是大运河曾经辉煌的见证者。我们要做用思想丈量运河的人,去发现、寻觅大运河千年流淌不息的坚韧精神。

张国中:

运河滋养着沧州人

南皮千百年来接受着大运河的滋润,可谓人杰地灵。张之洞是南皮优秀历史人物中的佼佼者。兴教办学、支持学生留学国外,还是搞洋务运动,审时度势兴建造船厂、枪炮厂等,张之洞功勋卓著,不愧是中国近代推动历史发展进程的翘楚。

纪梅:

大运河醒来

重生新的繁华

沿着运河行走,在芦花摇曳中看运河水荡起的涟漪,在落叶飞扬中听秋风穿越岁月旖旎而来。一点一点触摸着厚重、强劲的历史脉搏。曾经的热闹与繁华,在斑驳的河泥里久久沉寂。如今,在新时代的热切呼唤中,大运河醒来,重生新的繁华,勃发新的生机。

张春景:

运河两岸

皆是风景

深秋沿着运河行走,每一处皆是风景。凡尘种种,拾起零散的记忆,拂去尘埃,沉醉在秋的醇厚里,享受一份秋飘零与风吹过的浪漫之旅。对于文人而言,将“课桌”搬到运河边,意在不断地唤醒自己,保持一份良知,去感知沸腾的生活,去践行讴歌美好的夙愿。

黄清奎:

繁华曾在

今又新生

每天走过,看上一眼,不叫探访。探访是专门去看。运河还是那条运河,河边的芦苇和年前一样。但时过境迁,大运河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繁华曾在,今又新生,大运河将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

禹燕:

历史是根

文化是魂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大运河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她不仅哺育了沿岸人民,也赋予了人们独特的精神,那就是大运河精神!我们要珍惜、呵护运河,珍惜、呵护我们的沧州大地。

王青山:

大运河的未来更加灿烂

大运河用她的深沉、宽厚,织就塑造了新世纪杂技之乡辽阔、幽远的梦想。想看到大运河应有的繁华,未来的她一定更加迷人,更加绚烂!

肖靖:

大运河的乳汁

哺育两岸百姓

千百年来,大运河以沧桑而悠远的情怀,哺育了两岸百姓。勤劳善良的青县人,世世代代在大运河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汲取运河乳汁,繁衍繁荣。

林永香:

大美运河

震撼心灵

今天的运河,没有波涛汹涌,烟波浩淼。今天的运河不耀眼,不炫耀,沉着宁静,舒缓恬然。但今天的运河却有着一种震撼心灵的大美,给人一种超越自然的深刻与畅想。

来源:沧州晚报

★8月27日7时起,沧州中心城区范围内解除机动车两个尾号限行

★年沧州将建7个特色小镇

★沧州市八中与民族中学合作办学!沧州市十四中东校区揭牌

★这些民办幼儿园具有办学许可证

★沧州最新公交班次表

★沧州西站(高铁站)最新列车时刻表,沧州站最新列车时刻表

领导说了

你送一朵小花

小编的奖金就增加5毛

↓↓↓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今日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