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1月10日讯(记者张梦林李梦盈通讯员赵聪耿伟)近年来,沾化区泊头镇不断调整优化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力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档升级,切实提升农村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今年以来,该镇先后投资余万元,加快镇级卫生院建设,打造标准化村级卫生室16所;镇卫生院共接诊患者余人次,同比增长10.6%;住院患者余人次,同比增长5.1%,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持续向好。主要做法:
(一)完善基层医疗体系建设,提高诊疗水平。一是优先配备先进医疗设施。投资30余万元建设独立成院的预防接种门诊,新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以全科医生为主的服务团队;引进全市首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查体一体机,并配备电脑、打印机、B超机等专用设备,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检测水平建设标准化村级卫生室,配备洗胃机、处置台、检测床等基础设备,每个卫生室配备职业医生或乡村医生在内的医务人员5人。二是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结合辖区群众颈肩腰腿痛和椎间盘疾病患病率逐年增高的现状,让群众切实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诊疗服务,在镇卫生院建立“国医堂”,发展中医特色医疗,其中开设了中医内科、中医疼痛专科、中医康复科等多个科室。用传统中医治疗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大大缓解了农村患者的病痛。自建立以来,国医堂日均患者余人次,其疼痛科胶原酶注射和射频消融术更是缓解了余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填补了乡镇卫生院疼痛治疗的一项空白。三是不断优化基层科室建设。结合自身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专业团队及专科整体诊疗水平,在镇卫生院开设口腔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等科室,更大限度的满足了镇域各类不同疾病的患者,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镇”的就医便利。截至目前,已医治鼻炎、哮喘余名,医治银屑病、白癜风患者50余例。
(二)优化两级医疗资源配置,打造高效服务。一方面,引进先进医疗资源。医院、医院分别成立医联体、医共体,实现与区级、医院的功能互补、差别化发展。与市、医院建立心电图远程会诊中心实现远程问诊,进一步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患者足不出镇,便能享受到区级乃至医院的诊疗。成立“爱眼e站”,医院在我市建立的首个县区分级诊疗示范点,聚力资源,提升卫生院诊疗水平。今年以来,医院心内科专家为全镇余人进行会诊,其中30余位患者病情及时发现得到有效治疗;0余眼科患者受益于“爱眼e站”,其中近百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另一方面,聚力本土医疗资源。高标准建设16所标准化卫生室,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出台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吸引10余名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充实医疗人才队伍,并通过选派32名业医院培训学习,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千名医生下基层”活动,将各科室临床医师分派到各村担任名誉村医,为群众提供家门口医疗服务。
(三)加大居民医疗服务供给,保障服务质量。一是健康档案广覆盖。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以户为单位,在全镇范围内建立农民健康档案份,实施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和完善,从而帮助居民切实了解和掌握个人健康动态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健康指导,更好的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二是特殊群体全掌握。开展免费糖尿病筛查、农村妇女“两癌”筛查以及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建立档案追踪机制,保障老有所医不掉队。今年以来,全镇免费糖尿病筛查人,农村妇女“两癌”筛查1人,免费为65岁以上老年人查体人,管理高血压患者人。三是健康管理齐动员。组织医师深入全镇36个村进行免费义诊,向群众讲解主动防疫、小病早治、慢性病防治等健康管理事项。以卫生室为依托,组建临床医生、公卫医师、村卫生计生专干、乡医为主的16个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辖区居民,尤其是重点人群实现签约全覆盖。通过建档管理、定期义诊、健康随访、指导、干预和对高危病人的“一对一”专项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同比减少13.3%,糖尿病患者同比减少4.2%,两癌患者同比减少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