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冠以“中国驴肉火烧之乡”的河北河间,多个乡镇存在熟食加工黑作坊,他们所加工的不是别的,正是当地名吃——“河间驴肉”。
这些“河间驴肉”多不含驴肉,而是由骡子肉、马肉甚至猪肉,加上驴肉香精以及其他添加剂煮成。这样的“驴肉”价格低廉,一斤在20元左右。
重案组37号(ID:zhonganzu37)调查发现,这些黑作坊通过货车、汽车大巴等方式,将一包包“假驴肉”发往全国各地。
多家黑作坊还找来厢式货车,专门往北京发“假驴肉”,送货上门。每天,厢式货车先是前往河间多个乡镇,途经多处固定地点上货,将“驴肉”装满后,整车开到北京南六环外的一处市场院内,再由其他大面包车将“驴肉”分装拉走,送往驴肉火烧店。
一名黑作坊老板称,该货车每天跑一趟北京,整车装满可拉七八吨的货,但真驴肉只占三成。
▲年1月7日中午,河间市黎民居乡窦庄村一假驴肉加工黑作坊内,蓝色大桶内装着煮制假驴肉的高汤,另一桶内是马头,用来作“驴头肉”。新京报记者大路摄
▲年12月29日晚上10点左右,北京市大兴区高野路一市场内,厢式货车将从河间运来的假驴肉分装到三辆面包车上,随后三辆面包车将分装的假驴肉运往北京不同的驴肉火烧店。新京报记者大路摄
无证黑作坊内猪肉变驴肉
1月7日中午12时许,河间市黎民居乡窦庄村,重案组37号经过前期摸底,与一家制售假驴肉的黑作坊老板约在其窝点看货。经过反复核实身份后,黑作坊老板才带探员进入到黑作坊。
该处黑作坊位于窦庄村内一处民宅内,老板约莫30多岁。一进入大门就看见院子内堆满了煤炭,烟雾缭绕,一股煮肉的气味扑面而来。
这处黑作坊,后屋住人,前面两个屋子为生产加工点。大门左侧一处彩钢板搭建的五六十平米屋内,摆放着两口大锅,高约两米,直径一米左右。锅内仍有煮肉剩下的热汤冒着热气,汤面上漂浮着大量肉末。
▲年1月7日中午,河间市黎民居乡窦庄村一假驴肉加工黑作坊内,两口约两米高、直径1米的煮肉大锅。据老板介绍,一口锅一次可以煮来斤肉。新京报记者大路摄
地面上摆放着一大盆驴油,到处都是血渍、肉渣。大锅旁边一白色编织袋内盛放着不知名的白色晶体颗粒物,老板称其用于煮肉。两个蓝色大桶内盛满了煮肉的高汤,用于多次煮肉。
因为烧烟煤,整个屋内烟雾熏人,重案组37号探员在里面待了三四分钟,眼睛便被熏得睁不开。
在该处黑作坊的左侧里屋,是晾肉的地点。一排用木头搭制的多层架子,上面摆满了煮好的肉。旁边还放着一台真空包装机,地上堆放着已装好并印有“河间卤香驴肉”的包装袋。墙面上写有发往各地的地址电话,有沈阳、秦皇岛等地。
这处黑作坊老板说,这些肉都是马肉、猪肉。作坊这两口锅,一锅能煮来斤。一般白天煮马肉,晚上煮猪肉,“白天煮马肉不怕事,晚上煮猪肉没人来查。”
“你尝尝,我这猪肉做的味道绝对和驴肉一样。”他说,自己从15岁开始做这行,帮别的黑作坊煮了三年肉之后便开始自己单干,已有十多年。
他自称一个月至少能出货1万斤“假驴肉”,送往全国各地,最远的送到过云南西双版纳。
▲1月7日,黑作坊地面上摆放着煮好的假驴肉和已经包装好的“卤香驴肉”。新京报记者大路摄
家庭作坊式生产制储分离
这样的黑作坊存在于河间多个乡镇。重案组37号联系了河间时村、东八里庄村、大亮甲牌村等地7家驴肉生产作坊或工厂,对方均表示,有“便宜的驴肉卖”。
上述窦庄村黑作坊老板称,整个河间煮肉的作坊有三百多家,真正有证照的只占极少数,“多使用马肉、骡子肉和猪肉,假冒驴肉。”
1月5日下午,河间时村乡一家黑作坊老板赵某拿出两袋密封真空包装的“驴肉”,用刀划开包装后让重案组37号探员品尝。
其中一袋没有任何标示,另一袋写有“河间卤香驴肉”,配料为“驴肉、饮用水、食用盐、天然香辛料”。
“你尝这肉,跟真的驴肉没什么差别,所以普通人根本吃不出来。”赵某说,无标识的那袋其实是猪肉,写有“河间卤香驴肉”的那袋实则是马肉。
▲年1月5日,赵某带了两袋“驴肉”给暗访记者看货。据赵某介绍,左边的一带是冻马肉,右边的是猪肉。新京报记者大路摄
多名黑作坊老板称,他们所加工的“假驴肉”分为“一号肉”、“二号肉”。一号肉,是指用骡子肉、马肉或者两者与驴肉按照一定比例搭配后,加入驴肉香精,煮制而成;二号肉是特指猪肉打上胶,加入驴肉香精,再加入其他添加剂煮成,“没有证照的煮肉点,多在晚上生产,白天烟囱不敢冒烟,一到晚上,都是冒烟煮肉的。”
多名生产“二号肉”的黑作坊老板表示,很多煮肉的厂子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租用民房,置办些器材,就可以开工。这些厂子基本都没有营业执照,隐藏在村子的民房中,很难发现。
时村乡生产“假驴肉”的黑作坊老板阿南(化名)说,自己的黑作坊在城北的民房,没有营业执照及其他相关手续。每天可以煮三次,一次煮斤肉,一次耗时四个半小时。煮完肉,他会把肉运回到时村的家里,并不在生产地点存货。
阿南的朋友圈拍摄的生产视频显示,在一处厂房中,一排七口大锅,高1米多,直径也有一米多。旁边案板上摆满了各种肉,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切肉。
另一个黑作坊老板赵某的生产窝点在大河线公路前往中原村村道旁的一处民房中。每天煮完肉后,赵某也会将肉运回家里或亲戚家里存放,发货时再取出。
除此之外,重案组37号探员至少还掌握有其他四处“假驴肉”生产窝点,分别位于时村乡、留古寺镇等。这些生产窝点均在民房内,高墙围起,看不到内部。窝点人员十分谨慎,窝点周围都安装有摄像头。
1月1日下午4时许,重案组37号探员来到大河线与时景线交会处东北角一处生产窝点,该窝点内几名工人正在运货,院子里摆放着几桶驴油。一听见外面有车辆声音,院内便出来一名女子盯住车辆。
▲年1月7日中午,河间市黎民居乡窦庄村一假驴肉加工黑作坊内,一男子正在整理准备发货的假驴肉。新京报记者大路摄
除了无证照的黑作坊外,一些正规厂家也生产“假驴肉”,这些厂一般都是在厂里煮完“二号肉”后,再将肉转移到其他地点存储。
1月4日下午,在河间市大亮甲牌村,河间市博龙香肉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龙香肉)老板开车带着一袋“冷冻马肉”来到厂里,让探员看货。
该厂的左侧是彩钢板搭建的生产点,冷冻储存室内没有任何存货。该厂老板说,除了马肉,也煮猪肉。平时煮猪肉都在此处的厂房,煮好肉后,存到其他地点。
位于城东沧保公路旁的河间市中正圆食品有限公司也加工“二号肉”。
1月6日下午,重案组37号探员来到这家食品公司,进入大门后,整个厂区内分为加工车间、冷藏室等。公司人员聂某拎着两袋没有任何标识的“驴肉”将探员带进办公室。“这两袋就是猪肉做的。”聂某还提醒探员,猪肉买回去之后,最好是切碎了夹火烧用,不要拼盘卖,拼盘最好还是用驴肉、骡子肉、马肉那种。
▲年1月6日,河间市城东东八里庄河间市中正圆食品厂内,员工聂某从存肉点带过来的两袋“二号肉”,并称这两袋是老母猪肉煮制而成。新京报记者大路摄
黑作坊找车运货去北京
重案组37号调查发现,大量从黑作坊加工的“假驴肉”会有专门的厢式货车集中接收,再发往北京等地。
博龙香肉老板称,自己生产的马肉、猪肉,供应全国,比如安徽、山东等地,可以发客车、物流。如果是送往北京,会有专门的厢式货车往北京送货,只需要留下电话地址,就有人送货上门,运费由自己承担。
“北京那边有两个专门要猪肉的,一个在潘家园做驴肉火烧,隔两天要个一百多斤,都是厢式货车直接送过去。”博龙香肉老板说。
据黑作坊老板赵某介绍,共有三辆厢式货车向北京送货。五环以内每袋斤左右的,运费60元。这些厢式货车每天下午4时许开始从各个煮肉点装货,装完之后开往北京,到北京后会有一个集散点,最后由各个面包车分装送往每个驴肉火烧店。
据赵某估算,一辆厢式货车装满可以装七八吨的驴肉,这些驴肉中,“三成是真驴肉,其他都是骡子肉、马肉、猪肉。”
多名黑作坊老板介绍,这几辆厢式货车专门从事运输,每天往北京运送“驴肉”,送货上门。
▲年12月29日,河间市时村乡大河路加油站,两名男子正从面包车上往货车上搬运假驴肉。新京报记者大路摄
按照知情人士指引,重案组37号探员连续多日跟踪到其中一辆厢式货车送货到北京的全过程。
去年12月29日下午4时40分许,一辆河北牌照厢式货车来到河间市时村乡大河路加油站附近停下,早已在此等待的三四辆私家车、面包车,开始将车内的编织袋装、泡沫箱装的“驴肉”搬进货车。
这辆厢式货车随后继续沿着大河线往北前行,在留古寺镇镇政府附近旁的集市路边停下,又有数辆在此等候的车辆,将车内的编织袋装“驴肉”装进货车。随后该厢式货车又到了留古寺镇另外几个窝点装货,后折返沿着时景线,途经米各庄镇、尊祖庄乡等地,在沿途多处地点上货,将“驴肉”装满车厢后,整车开往北京。
当晚10时左右,这辆厢式货车最终到达北京南六环外高野路旁的一处市场院内停下,早已在此等候的三辆大面包车开始分装厢式货车内的“驴肉”。整个过程持续了近半小时,随后三辆大面包车再向各个驴肉火烧店送货上门。
重案组37号探员随后几日跟踪发现,该辆厢式货车每天都走相同的路线,在河间装完货之后运到北京。
▲年12月29日晚10时,北京市大兴区高野路一市场内,厢式货车将从河间运来的“驴肉”分装到面包车上。新京报记者大路摄
除了专门送往北京,发往全国各地也有专门的渠道。在河间市南环大转盘往南一百米左右,路边有一个货站,此处每天会有大量的“驴肉”存放在此,再运上途经此地的各路客车,运往全国各地。
1月2日早上7时许,上述南环货站地上摆满了编织袋装的“驴肉”,编织袋上写有地点、姓名、联系方式。不断有面包车过来卸货,十几分钟时间,地面放了四五十个编织袋。
河间市汽车站也是一个重要的发货渠道。1月2日早上6时许,汽车站后院旁边停满了各种私家车、面包车。不断有车辆直接开进汽车站内进行发货。
在汽车站后院,前来发货的车辆穿梭在一辆辆客车之间,往客车后备箱内搬运一袋袋驴肉。
重案组37号探员看到,这些装着“驴肉”的客车所行驶的终点包括,河北石家庄、廊坊、邯郸,山东济南、德州、曲阜,河南开封、周口等。
▲年1月1日,河间市南环,“南环老太太货站”前,煮肉点将“驴肉”装在编织袋内,等待发往不同地方的客运大巴路过时,将货捎走。新京报记者大路摄
猪肉冒充驴肉可获利一倍
不仅有黑作坊往外输送假驴肉,在河间本地,一些小的驴肉火烧店所用的驴肉也是骡子肉、马肉和猪肉。
多位河间当地从事驴肉火烧行业的人士坦言,近几年驴肉价格飞涨,但驴肉火烧还是维持五六元的价格,一些小店用不起驴肉,只好拿骡子肉、马肉、猪肉替代。
博龙香肉老板说,在其小时候,驴肉火烧就是驴肉,不存在骡子肉和马肉,更不存在猪肉。后来,随着驴肉价格上涨,慢慢就开始用骡子肉、马肉。到年前后,开始出现用猪肉假冒驴肉的情况。“一头驴的生长周期是一年多,养起来还要注意很多事项,很麻烦。这几年驴肉的价格翻了几倍。”
重案组37号在河间多家驴肉火烧店了解到,当地驴肉火烧价格大多在6元一个。一名商家介绍,6元一个还是近年涨上来的,三四年前还是四五元一个。
多名生产“假驴肉”的厂家说,河间当地真驴肉每斤价格在48元到75元之间,不生产纯驴肉还因为价格太高,卖不出去。
▲年1月7日中午,河间市黎民居乡窦庄村一假驴肉加工黑作坊内,用于包装假驴肉的真空包装机与地面摆放的已经包装的卤香驴肉。新京报记者大路摄
而以猪肉、马肉等充当驴肉,这些黑作坊正是看中了背后的利润。
多家黑作坊老板表示,猪肉冒充的驴肉每斤价格20元左右,马肉、骡子肉冒充的驴肉,每斤价格24元-28元。
窦庄村一家黑作坊老板向重案组37号探员宣称自己的价格绝对够低,“每斤17元,如果量大,还可以再便宜2毛。”
其他黑作坊售卖的猪肉冒充驴肉大多为20元左右。
多名生产“假驴肉”的厂家说,骡子肉、马肉是来自国外的进口冻肉,猪肉则是从江西、山东等地购买来的老母猪肉,价格约每吨2.3万元,算下来每斤约11元。
按猪肉20元左右的价格出售,黑作坊每卖1斤可以挣一倍。“一天出个一千多斤货不成问题。”多名黑作坊老板说。
一些经营驴肉火烧的商家也专门购买猪肉或马肉、骡子肉加工成的“假驴肉”,以降低成本。
多名“假驴肉”生产者称,猪肉价格与真驴肉价格相差好几倍,很多驴肉火烧店找过来,就要便宜的“驴肉”。这也是黑作坊大量生产的原因之一。
▲年1月7日中午,黑作坊内晾肉架上摆放着煮好的假驴肉。新京报记者大路摄
河间多次打击假驴肉
在河间驴肉火烧名气享誉全国之时,一些商家打着“河间驴肉”的旗号,卖着非驴肉火烧。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假驴肉”等诸多质疑。
时村乡黑作坊老板赵某说,河间驴肉火烧的名声打出去之后,全国各地都有了驴肉火烧店,从这以后,很多店铺就开始用猪肉、骡子肉、马肉来假冒了。
年4月,河北电视台《今日资讯》节目曾曝光河间假驴肉,重案组37号调查发现,沧州泊头市富镇一带的不少驴肉火烧店内用的驴肉,都是来自河间的假驴肉。而这些假驴肉分三类,最次的是用死猪肉冒充。
年7月,济南电视台新闻频道《今晚20分》也对河间假驴肉进行了报道。重案组37号探员在河间市调查发现,一种以猪肉和驴油煮的“假驴肉”,一斤只卖20元。这些假驴肉不光在河间本地销售,而且还销往了全国各地。
河间市食药监局有关负责人对于假驴肉并不讳言。年,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挂名河间驴肉火烧的店既不是河间人开的,驴肉也不是在河间煮的。还有店用骡马肉充当驴肉,更有甚者用其他肉充当驴肉。普通消费者看不出来,也吃不出来,“挂驴头不卖驴肉,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过去,河间驴肉火烧产业深受诚信缺失之害。”
也鉴于此,多年来河间市相关部门针对驴肉制品开展了多次打击行动。
早在年,河间市对辖区内驴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这次驴肉制品整治,按照“五个一批”(关闭取缔一批,停产整顿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派监督员入驻企业监控一批)的要求,严厉查处和打击食品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对有加工驴肉制品没有获证的加工单位一律停产整顿。
年,河间市下发年驴肉及其制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通过专项行动,发现解决驴肉及其制品掺杂掺假等问题,依法查处驴肉及其制品掺杂掺假违法行为。
专项行动将辖区内加工生产驴肉和经营驴肉火烧等驴肉及其制品的单位列为重点检查对象,并结合实际进行监督抽检,对抽检不合格驴肉要严格依法查处,严惩加工制作驴肉及其制品掺杂掺假等违法行为。
专项行动还提出“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掺假掺杂是严重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地要加大案件的查办力度,对获取的涉嫌违法线索,要及时查清违法行为事实,查清涉案产品流向,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年4月,“河间市宏祥食品有限公司以马肉冒充驴肉”作为食品药品典型案例被河北省食药监局通报。
河间市食药监局在对该公司检查中发现其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调查证实该公司以马肉冒充驴肉的违法事实,共生产了22.5公斤,货值元。河间市食药监局依法没收了该公司违法生产工具及违法所得元,并对该公司处以7万元罚款。
▲年1月7日中午,黑作坊内晾肉架上摆放着煮好的假驴肉。新京报记者大路摄
黑作坊制假奶昔月利超10万:担心出人命边产边试吃
近日,苏州市吴中区公安分局抓获一隐藏在别墅内的,仿冒美国康宝莱保健品的制售假团伙,查获假冒成品、半成品、原料近2吨,涉案金额上千万元。
别让“假驴肉火烧”毁掉百年品牌
有着数百年历史、被列入河北省级非遗名录的“河间驴肉火烧”,眼下正面临一场形象丑闻、生存危机。
新京报记者历时半个月,揭开了“假驴肉”黑幕。在河北沧州河间,多个家庭作坊甚至正规企业都会利用骡子肉、马肉、猪肉冒充驴肉。除了河北省内各地,这些“假驴肉”每天也被成批量发往北京、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各个驴肉火烧店。
虽然坊间早有“驴肉造假”的传闻,但当媒体一一披露细节,不少吃货还是感到“虎躯一震”。从新京报的调查可知,在河间当地,“驴肉造假”之风颇盛,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形成了从生产、存储、销售、运输全环节的“黑色链条”。如此态势下去,“河间驴肉火烧”这一招牌怎能保住?
劣币驱逐良币,造假在某一范围内成为通行证,冲击了公众本就脆弱的食品安全信心,更是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突破。《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应当依法取得许可。然而,报道中的“假驴肉”作坊几乎没有相关许可和证件手续。而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来说,“假驴肉”也是在欺诈消费者,理应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相关内容进行严处。
可以说,有着数百年发展历史、被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河间驴肉火烧”,眼下正面临一场形象丑闻、生存危机。面对造假,当然要谴责造假者的道德和良心去哪里了,但更应该呼唤执法者的决心和韧劲。
这几年,当地相关部门为驴肉“打假”做出了不少努力。年,河间市还下发了《年驴肉及其制品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然而,在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市场需求面前,造假者必然是要寻找对策、铤而走险的,现实也印证了这一点。由此,我们要问,执法真的动真格了吗?如何才能让造假者不敢、不愿、不能造假?
其实无论什么时候,食品安全领域的执法监管,都是一场长跑。不能寄希望于“突击”或“专项整治”,而应厘清职责,建立起常态化、长期化执法机制;同时,当地不妨拓宽执法思路,创造条件鼓励群众举报;而在问责方面,对造假者不妨建立“黑名单”制度,对情形严重者,不能止于警告罚款等常规手段,需要负刑责的就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抬高其违法成本。
打造一个品牌需要数十年上百年,毁掉一个品牌也许一次“危机”就够了。一轮轮的“造假”丑闻过后,留给“河间驴肉”正名的时间不多了。从现在起,多一些执法韧性,多一些监管手段创新,“河间驴肉火烧”才可能重塑形象,才能真正俘获食客们的舌尖。
林风(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