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个人,临时决定去苏州。
多种交通方式比较后,选择了次,北京到上海的绿皮火车。
乘坐区间:天津西站—苏州。
乘坐时间:下午13:46—次日5:43
旅途时长:15小时57分。
卧铺已经售完,只买到了17车厢的硬座票,要忆苦思甜一晚上了,不过还好座位靠窗。
好久好久没坐过绿皮车了。自从轨道交通提速后,呼啸而来的高铁成了出门首选。
但,有时候,前进的速度太快,感觉灵魂都被甩在了后面。
现在,终于有时间,有心情,也有机会,与灵魂一起,去摆渡这将近16小时的时间。
大概二十年前,那时是绿皮火车畅行的时代。每个寒假、暑假、甚至节日,都在铁轨上滑行而过。
毕业之后,随着时间成本越来越宝贵,便渐渐疏远了绿皮火车。
此次相见,竟是久违的亲切。
因为临时订票,卧铺已经没有了,有幸硬座还有余票。
下午一点二十分,经过安检进站。这是改建后第一次到天津西站,建筑宏伟,规模宏大。
一点三十五分,B19检票口开始检票。旅客很多。
有时候,人们就是这样奇怪。当时间价值不高的时候,钱就格外重要。因为票价便宜,所以纵使时间长,但旅客依然特别多。
当然,我也是其中一个。
天津西站准时出发,经静海区,进入河北省青县、沧州、泊头、东光、吴桥。
而后从德州进入山东省。这条线从北到南贯穿整个山东省。经过多个城市。而后在枣庄西进入徐州。
一路上茂盛的树木,郁郁葱葱的农作物,以及各种形式的建筑。像一幅幅胶片,把整个人带回到过去的时光。
上学的时候,最喜欢看的,是晴天傍晚时分的窗外。
夕阳西下,晚霞满天。
路过村庄时,会有炊烟袅袅,倦鸟归巢。以及赶着牛羊归家的孩童。
那种画面像极了静默的油画,有一种让人感动的美。
而此刻的窗外,天气阴沉,灰蒙蒙一片。一切匆匆忙忙,再也不见当面的祥和。
夜幕降临,除了星星点点的路灯,外面再看不到其他景色。
好久没有感受过这么黑的夜了。城市的夜晚,霓虹闪烁,灯火通明。到处都是灯。甚至小区的路灯都明亮的晃人眼。时刻提醒自己,这是城市。
而此时的黑暗,却让人无比宁静,这是童年的感觉。
车厢里依然明亮嘈杂,这是世俗,是生活。而窗外,黑暗静谧,存活着回忆。
坐着睡会儿吧。失眠的人通常躺在床上都睡不着。而困急的人,站着都可能打盹儿。坐着睡,也算很不错了。
这种想法虽然有点阿Q,但不失为一种识时务的通达。
很多时候,当我们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境界,折中一下,接受当下,也许是不错的选择。
列车一路南下,出山东,入徐州。然后进入安徽境内。
出山东之后,天已经基本黑透了。不能远眺之余,时不时在车里眯会儿。
路过枣庄西站,天已经黑了对面是大理的帅哥。三十多岁的年纪,肤色很云南,嗓音充满磁性,热情且健谈。
都说大理是适合艳遇的城市,我不禁想,是因为都很会搭讪吗?
帅哥不断地问:几点了?看的什么书?目的地是哪儿?去干什么?甚至说一起去餐车吃饭。
可惜,我是缺少这根弦的,一向不太会接腔。他热情洋溢的问,我却只有干巴巴的回答。被动的情绪太明显。甚至连一丁点互动的意思都没有。
帅哥大概是没想到会是这个搭讪结果。加上晚上列车的空调很冷,于是,脸色也渐渐变的冰凉,不再说话了。
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列车的空调温度设定这么低。尤其是后半夜室外温度下降的时候,车厢里更是冷的让人裹一层鸡皮疙瘩。
穿短衣短裤的年轻人都快要瑟瑟发抖,更有甚者把座套披在身上御寒。
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也是太阳出来以前,气温最低的时刻。
凌晨三点的南京站迷迷糊糊地小憩后,天亮了。
无锡站停靠了很久。虽然列车时刻表显示只停三分钟,但实际时间很长。天空从灰蒙蒙到逐渐清晰的亮起来。
无锡进站时和出站时座位在17车厢,拍照位置很不理想,所以每张到站照片角度都不太好。
随着列车晃荡了一夜,早上5:46终于到苏州站。晚点3分钟。
一宿颠簸,浑浑噩噩。除了冷累困,没有别的感觉。
而下车后,冰凉的四肢马上就热了起来。早上6点的苏州。室外温度28度。
园林风格的苏州站从天津西到苏州,从前一天下午到第二天早上,历时近16小时。
空前的慢。
如果旅途有伴儿,或许比较容易消磨时间。一个人坐车,又不善交际,所以漫长的夜晚更容易胡思乱想。
正如木心先生的“从前慢”:
从前的时光很慢
车、马、邮件都慢
慢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车厢里密闭的空间,近乎停滞的时间,思绪更容易飘远。也更容易理解这种“一生只爱一个人的慢”。
但,再慢,也终会到来。再远,也终将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