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副渔网卖出90万元,山东这个小镇创造了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153159.html
                            

人类捕鱼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靠水吃水,住在水边的人们仿佛天生就有捕鱼的技能。站立船头,把手中的网向外一撒,不多会儿,就收获了一网鱼。

地处鲁西北平原的小泊头镇,当地的人们从一百多年前就过着这样的生活。

手中的渔网,为他们带来了丰富的食物,也为他们带来了财富。

如今,在山东省滨州市小泊头镇,有渔网具企业多家,1.8万台(套)生产渔网具的配套机器,能生产多个品种的渔网具,每年织出的渔网具重达36万吨,年产值高达70亿元。

小泊头镇目前人口4.3万,有2万多人都在从事和渔网具有关的工作。小小的渔网,一年可以为他们带来6亿元的纯收入,人均年工资性收入3万元。

图源/大众日报

由他们手中织出的渔网,不仅在全国畅销,还远销俄罗斯、日本、韩国、芬兰、东南亚、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行业内,人人皆知“有水必有网,有网必有小泊头网”。

01

因地制网,打响名气

在小泊头镇,有多条河流奔腾不息,田地不多,很早之前人们就靠捕鱼为生。

据镇里的老人讲,他们年轻的时候,镇上还没有人会织鱼网,当时用的是河北一带的渔网。用得多了,人们发现,河北的网,在小泊头镇网鱼,总会出现“漏网之鱼”。

为了能捞上更多的鱼,老一辈的小泊头镇人开始琢磨做适合小泊头镇的渔网。他们去白洋淀跟人学习织网技术,然后买线在家织网。经过改良的渔网,让小泊头镇人捕捞鱼的数量大大超过了以往。

图源/农村大众

任庄村,是小泊头镇第一个发展渔网加工的村子。

村民任景忠自记事起,就认识了渔网。在他的记忆里,每天都能看到村里的大人们织网、捕鱼。他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学会了织网,只知道每天放学后,都会跟在爷爷身后,绑坠子、穿梭子、锁网边,做渔网。

杨金海是小泊头镇比较早拿着渔网出去跑业务的人之一。30多年前,杨金海拿着家里人编织的渔网,沿着靠湖靠海的地方去售卖,没想到困难重重。

“是一位打渔的大爷点醒了我。”杨金海回忆道。

那位大爷告诉杨金海,不同地方的渔网不一样,小泊头镇的网打不上来当地的鱼。

一语惊醒梦中人。杨金海想起老一辈的人当初也是改良了其他地方的渔网,才能收获满满。他想,那只要因地制网,就能取胜。

杨金海回到小泊头镇,和几个人合伙购置了价格不菲的织渔网机器,开始研究各地渔网的不同,生产多个品种和规格的渔网。

这时候的渔网再拿到其他地方去卖,根本不愁没人买了。杨金海把渔网带到天津、河北、东三省等地,一片叫好,供不应求。慢慢地,东南亚、俄罗斯也有了杨金海的客户,小泊头镇渔网的名气打响了。

02

小泊头镇没有闲人

农忙时下地种田,农闲时在家里织网,这幅景象在小泊头镇十分常见。许多家庭都从上一辈人的手里接过竹排、竹梭、网线,靠着手里编织出来的一副副渔网,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如今,大部分渔网都靠机器先编织为半成品,再由人手工串边、拴坠、绑浮等。走在镇子里,耳边就会萦绕着渔网机器叮叮当当的作业声。小泊头镇任庄村,一共有多户村民,其中一半以上的家里都有渔网机器。

一副渔网,要经过拔丝、染色、漂白、织网、定型等十几道工序,一台机器至少需要3名工人才能忙得过来。等机器完成了工作后,这些半成品的渔网会分发到村民的家里。后期的活儿,没有太高的技术要求,就连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可以完成。

图源/齐鲁壹点

除了专门的渔网企业,相关配套的工厂在小泊头镇也多了起来。

杨金海名下还有一家专做捻渔网线的企业。根据各类渔网的用线要求,用机器把多股线捻成一股,再送去编织。在他的捻线车间一共有60多名工人,去年一年,他给工人们发出的工资总额超过了万元。

从最初的编织渔网,到如今拔丝、捻线、定型、浮漂加工、网脚加工、装扎,以及物流配送、销售出口,小泊头镇的渔网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链条。

捻线车间图源/农村大众

现在的小泊头镇,不管是老人,还是壮年,都能在渔网产业里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收入也不比外边差,年轻人都愿意留在家乡。

“在我们小泊头镇,因为有渔网具产业,早已没有闲人。”小泊头镇组织委员刘豪男说。

03

互联网创造奇迹

7年,靠“跑细腿”把渔网卖到全国各地的杨金海听说在网上也可以卖渔网,立马购置了两台电脑,开始研究电商业务。

过去,杨金海每一笔业务都需要亲自去跑,一趟下来,最少也要花半个月的时间。再加上都是自己主动去谈的生意,客户往往会把价格一压再压,到手的利润有时候特别少。

自从开了网店,杨金海不仅掌握了售卖的主动权,客户也从国内扩展到了海外。

不用四处跑业务,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正好可以好好研究渔网产品。

普通的拖网,只能在浅海区域适用,杨金海想试试做可以在深海用的大型渔网。通过多方研究和考察,杨金海决定用尼龙线来做。一副深海围网,从编织到裁网、染色再到最后成型,需要10多名工人工作一个月才能完成。

但就是这副展开长度米,需要用一个大型集装箱运送的深海围网,成功出口卖到了非洲,价格90多万元。

杨金海的渔具公司的展示厅图源/齐鲁壹点

互联网的销售模式,帮助杨金海打破了传统销售模式束缚。如今,他的网店一年的营业额能达到0多万元,相比以往,翻了好几番。

除了企业获利,小泊头镇的村民在互联网也干得风生水起。

任景忠从年开始做直播,镜头里的他,娴熟地用梭子在给渔网收边。一边织网,任景忠一边向粉丝们讲解织网的工序和技巧。每每有粉丝问他,多少米的渔网要用多少扣,封网要用多少浮漂,他很快就能计算出来。

现在,任景忠主要做定制产品,不管客户需要什么材质、多大尺寸的渔网,在直播间找他,都能敲定。

任景忠正在直播做手抛网图源/齐鲁壹点

仝秀国也是小泊头镇直播卖渔网的“红人”。每天上午织完网,下午他就和妻子一起开直播,向粉丝们展示各种规格的渔网,经常好几百人在线围观。他每年在直播间里卖掉的手抛网,多达上千条。

仝秀国在直播卖手抛网,他的妻子在身后帮忙。图源/农村大众

年,小泊头镇所在的无棣县启动网具“团体标准”制定项目,旨在引领渔网具产业的积极转型升级。

“谁掌握了标准的主动权,谁的技术成为标准,谁就占有了竞争和发展的制高点。”

一直以来的高品质,和新制定的高标准,使得小泊头镇的渔网具产业越发壮大。

一张张渔网,从渤海湾撒到全国各地,继而撒向全世界。

超级乡村研究所

小泊头镇综合评分: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走进宝藏村镇|小泊头镇:渔网“撒”向世界,一副最高卖90多万

[2]镇域新观察|2万多人干一个产业!小泊头渔网遍“撒”天下

[3]无棣县小泊头镇:小渔网长成富民大产业

[4]无棣县小泊头镇升级渔网产业打造全国渔网第一镇

[5]小渔网长成大产业——无棣县小泊头镇倾力打造“全国渔网第一镇”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