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鸡肉出口有望超过45万吨远销52个国家和地区oxrhw1de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高效抗白个性施术

中国鸡肉出口有望超过45万吨,远销52个国家和地区


从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白羽肉鸡联盟(简称中国白羽肉鸡联盟)了解到,2013年中国鸡肉出口总量达43.06万吨,比2012年增加1.91%;在此基础上,今年鸡肉出口继续增长,有望突破45万吨。中国鸡肉因质优、价廉正被亚洲、欧洲、中东等世界52个国家和地区共享,而日本、中国香港、马来西亚成为中国鸡肉出口目的地前三名。 猪肉、牛肉、羊肉在国内属于生产和消费大项,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占据着天然的绝对优势,但在众多肉类中缘何独独只有鸡肉持续大宗出口? 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宫桂芬分析,原因有四:首先,中国虽是猪肉、牛肉和羊肉的生产大国,但并非强国,在满足本国市场的情况下,出口能力相对较弱;其次,与鸡肉相比,猪肉、牛肉、羊肉的生产周期长,其一般都在8个月至两年间,而鸡肉的生产周期是42天,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市场,生产周期短、易控制成本的鸡肉显然优势明显;最后,在肉类安全品质控制方面,鸡肉更有优势,而以大成、正大、华都、六和、圣农、民和等一大批中国大型肉鸡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建立了稳固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并牢牢把控住了国际市场。另外,国家之间为保护本国肉类生产所设置的贸易壁垒也拒我国猪肉、牛肉、羊肉于门外,但中国鸡肉在亚洲和中东市场的不可或缺性突破了这些壁垒。正是基于这四个原因,猪肉、牛肉、羊肉在我国呈现出进口远远大于出口的局面,而唯有中国鸡肉一枝独秀,并呈现出连年增长态势。 “中国鸡肉安全之所以得到对食品安全要求最苛刻的日本的肯定,并能出口50余个国家,是因为中国养鸡业的品质控制是一个闭环!而出口企业也多集中在联盟内大型肉鸡产业化一条龙企业”,采访中,中国白羽肉鸡联盟总裁李景辉这样告诉。 中国鸡肉出口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基本拥有从种蛋、孵化、饲料生产、疫苗生产、屠宰到熟食加工、调料生产完整的产业链,肉鸡产业在企业内部就是一个闭环。 李景辉总裁介绍,联盟旗下的养鸡企业基本都建立起了一整套严格的养殖生物安全体系,从养殖场的选址、厂区布局、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兽医监测等方面有效地防范了各种风险,保障了鸡群的健康。从雏鸡生产到商品代肉鸡饲养、屠宰,各环节,肉鸡严格的执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供应雏鸡、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疫消*、统一使用药物、统一收购屠宰,使鸡肉更加安全可靠,同时,在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监管和指导下,鸡肉保证了安全。 李景辉说,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鸡肉出口大约52个国家,比2012年增加4个国家,出口量前5名是:日本22.41万吨,占比52.05%;中国香港12.69万吨,占比22.43%;马来西亚2.13万吨,占比4.95%;以及巴林、荷兰、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英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而出口品种中,以鸡肉熟食和调理品为主,冻鸡肉和冰鲜鸡为辅,其中,熟食和调理品26.69万吨,创汇11.78亿美元,占比61.99%;冻品9.99万吨,创汇2.42亿美元,占比23.21%;冰鲜产品5.32万吨,创汇1.53亿美元,占比12.34%。 虽然经历了“H5N1”、“速生鸡”等事件,中国鸡肉的国内消费和出口的前景一直被看好。这缘于专家算的两笔账。中国社会科学院农发所畜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玉满算的第一笔是“经济帐”:猪肉目前每公斤的价格在25元左右,牛肉、羊肉价格也都居高不下,而鸡肉每公斤在16元上下,也就是说,吃一斤猪肉相当于能吃一斤半到两斤鸡肉。显然,在“肉吃不起”和CPI还将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吃鸡肉能让国人碗里肉的数量得到保持。 第二笔是“健康帐”。与猪肉相比,鸡肉有着明显的优势。肥胖已经被公认为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是某些癌症都与肥胖有关。有报告称,目前我国的肥胖人口规模已高达3.25亿。人类肥胖与不科学的肉类消费结构密切相关。我国城乡居民目前的肉类消费结构大体上是猪肉占64%、禽肉占21%、牛羊肉及其他占15%。相关的科学研究证明,提高鸡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例可有效降低肥胖的发生。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同猪肉和牛羊肉类相比,鸡肉具有“一高三低”的营养优势,即蛋白质含量高、脂肪低、热能低和胆固醇低。鸡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2%,牛肉为20%,猪肉为%;鸡肉中的脂肪含量只有1%,牛肉为5%,猪肉可高达30%;每100克鸡胸肉的热能为90千卡,牛肉为205千卡,猪肉为290千卡;每100克鸡胸肉中的胆固醇含量只有82毫克,牛肉为104毫克,猪肉为100毫克。此外,鸡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4.7%,因此,更有益于人类健康。 两笔帐算下来,鸡肉的优势明显,发展前景更是广阔,而中国肉鸡产业扎根农村、立足国内、扩大出口的经营战略受益最大的是肉鸡产业链上的上亿人和相关产业。 国外对鸡肉的认可及消费量的不断上升更是肉鸡业有信心做大两头,形成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决定性因素。刘玉满所长介绍,研究表明,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美国和巴西,在鸡肉消费方面,我国与他们还有很大差距。 首先,肉类生产结构方面的差距。同美国、巴西等国家相比,我国目前鸡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明显过低,2009年只有14.6%。同年,美国和巴西分别为39.3%和44.5%。在美国和巴西,鸡肉已稳定地盘踞肉类生产的第一位。但是,从1961年的统计数据看,美国和巴西的鸡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并不高,当时美国为15.8%,而巴西只有5.8%。这说明美国和巴西鸡肉生产的大幅增长是两国肉类生产结构调整的一种结果。我国目前的肉类生产结构相当于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的发展水平。 其次,肉类消费结构方面的差距。随着营养和健康科学的发展,发达国家消费者的肉类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对高蛋白、高脂肪、高胆固醇的红肉消费正在减少,而对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能量、低胆固醇的白肉(鸡肉)消费则显着增加,这是世界性的肉类消费趋势。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使消费者对鸡肉倍加青睐。以美国为例,美国在1961年,人均红肉消费量为59.9千克,鸡肉人均消费量为13.6千克,人均鸡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总量的18.5%。但是,到了2008年,美国人均红肉消费量下降到51.9千克,人均鸡肉消费量上升至38.1千克,人均鸡肉消费量占肉类消费总量的比例也随之上升到42.6%。事实上,目前美国人均鸡肉消费量以远远超过了牛肉和猪肉。而目前我国的人均禽肉消费量只占肉类消费总量的21%,相当与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水平。 最后,改变肉类消费结构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增加白肉消费减少红肉消费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不仅美国的肉类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济发达的日本和肉鸡产业发达的巴西,国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1961年至2009年期间,日本的人均禽肉消费由1千克/年增加到18千克/年。同期,巴西的人均鸡肉消费由2千克/年增加到41千克/年。不难看出,在美国、日本和巴西,鸡肉已成为当地居民肉类消费的当家品种。 “一系列数据表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鸡肉的消费都在呈现强势增长,不断扩大的市场也让中国肉鸡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中国白羽肉鸡联盟总裁李景辉这样表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